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朴实老人义务守护戍台将士墓群50年

2015年04月03日 13:5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

  每年清明前后,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桂花街的戍台将士墓群都会有一批批提篮挑担的民众前来祭奠,表达对戍台将士的无限哀思。这也是朱来老人最忙碌的时候,扫地、整理,他每天都要忙上好几回。来这里扫墓的人都认识这位八旬老人,他义务守护戍台将士墓群已有50年。

  “金斗瓮”里的秘密

  朱来原是东山县纺绳社的一名工人。1964年3月,纺绳社从铜陵镇城内六角井搬迁至演武亭。刚到新厂上班时,朱来发现工厂围墙后有一块荒地杂草丛生,露出上百块大小不一、刻有姓名的石墓碑。走近一看,半人高的杂草中有10多个冒出地面的“金斗瓮”,由于长期经受风雨冲刷,有几个破裂的瓮子里还露出白骨块。朱来感到纳闷。下班回家后,他就去请教精通闽台两岸历史的叔公。

  叔公告诉朱来,那是埋葬部分戍台将士的地方。清朝,征调去台官兵每3年轮替一班,俗称“班兵”。在清朝200余年间的班兵轮换制度中,铜山(今东山)有4万多名官兵奉命分别赴戍台湾本岛和澎湖,其中澎湖一处就有1.6万余人。轮戍和调征的铜山班兵将士,在清代台湾历次剿抚内乱、反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都作出了重大牺牲。戍守台湾的班兵在台湾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死亡,其亲友家人会前去治丧,并扶棺回原籍归葬。在台湾无家人亲属的人只能依靠战友、同乡或者上司的善心,有人愿费心打理,遗骨才能被运回故乡。东山戍台班兵墓即是这些无亲无后官兵的最后归宿。

  听老叔公讲了许多关于戍台将士保卫台湾的故事,朱来一个晚上没睡好,“怎么能让英烈长眠在那又脏又乱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就做了一个决定,再苦再累也要把戍台将士墓群修整好。

  倾其所有修复

  为了有更多时间投入戍台将士墓群的修葺整理,朱来在距墓群不到5米的地方搭盖了一间简易房屋。他告诉记者,他每天除了上班外,空闲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墓群的锄草、整理、填埋垃圾等工作,他还将那些白骨块用红布包起来,收入新买来的“金斗瓮”中或挖个大坑埋起来。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清理,戍台将士墓群环境焕然一新。朱来又想这里路难行,还需要修条水泥路;墓群要有围墙保护;还应该有一间遮风避雨的房子,方便来这里祭拜的人。但钱从哪里来?在那个年代,朱来每月的工资只有十几元钱,实在无能为力。

  为了实现修复计划,朱来长期省吃俭用,一天只煮一锅饭,分两顿吃。最终,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民众几角几元的添油钱全都投了进去,修补坟墓、修路、筑围墙、建房子。许多人被朱来的义举感动,也加入到义务修缮的队伍。当地泥水匠黄坤亮与妻子一干就是2个多月,不要一分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朱来和热心民众3年多时间的努力,50多米的围墙终于建成,一条水泥路直通墓群,放祭拜供品的“万福公”庙建成使用……前来祭拜的人越来越多。

  最好的告慰

  给戍台将士墓群中的“万福公”庙添油进香,打扫卫生,预防火灾,修补坟墓……50年如一日,朱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

  至今孑然一身的朱来告诉记者,现在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戍台班兵墓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200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开始,东山县多方筹资500万元,投入戍台将士墓群扩建修缮第一期工程,戍台班兵事迹展馆也计划在明年动工。

  东山县博物馆馆长、文物研究所所长徐凌告诉记者,戍台班兵墓群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守卫疆土的无名烈士的功绩,更见证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朴实的朱来老人虽然无法道出墓群的意义和价值,但却能一一细数出130多块墓碑上的姓名。如今朱来已是耄耋之年,他发愿与戍台英烈相伴终身。看到墓群前越来越多的香火和供品,朱来说,自己可以告慰将士的在天之灵了。(记者陈梦婕 通讯员 谢汉杰 朱少文)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