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写真:日月潭音乐达人夫妇:让游人听见台湾的美

2017年02月06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投2月6日电 题:日月潭音乐达人夫妇:让游人听见台湾的美

  中新社记者 陈林 陈小愿

  台湾日月潭景区内,头戴有长鬃山羊角帽子、身披赛德克人的织布,音乐人刘翰安和妻子黄韵龄把当地少数民族歌曲唱给游客听。

  他把身上打扮称为“穿戏服”,“会引起注意,再介绍到文化层面去”。为吸引游客停下脚步,附近还摆放民族服饰和用具,供免费拍照。

  曾是唱片公司制作人,刘翰安从事音乐工作至今已40年。在他看来,唱片里的流行歌多数是情爱和慢歌,而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旅游音乐一直没人做。15年前,他把目光转向这一领域。

  妻子写词,丈夫作曲,他们走入少数民族区域,尝试用歌声表达各部落的人文、景观、生态,并发现其中的美。采访中,他模仿了台湾布农人向天祈祷的八部合音,有如蜜蜂群飞过。他说此期间每一个人可随时加入演唱,渐成音浪。“这是一群很有音感的人加上一群完全没有音感的人,合在一起变成一种不和谐的和谐。”

  “我们希望能尽量传达部落的本质,而不仅是欢乐。”刘翰安说,以前很多音乐是为市场而做,他希望用少数民族音乐让人听到台湾的美。“如果音乐走向‘文化’,可能会冷门,却能和永恒接轨。”

台湾音乐人刘翰安(右)和黄韵龄夫妇近日在南投日月潭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采访,分享他们传播少数民族音乐的故事。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林 摄
台湾音乐人刘翰安(右)和黄韵龄夫妇近日在南投日月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陈林 摄

  “只要是对的东西,一定要勇敢去做,不要害怕。”来自阿美人部落的黄韵龄认真地说,“(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不要让它流失掉,不要让它断根。”

  10年前,他们来到日月潭景区,一个月中有一半时间在演出。

  卑南人的《普悠玛》、阿美人的《迎宾舞曲》、邵人的《猫头鹰报喜》……一上午三个多小时的演唱中,黄韵龄和丈夫为游客分享了一曲曲动听的台湾少数民族歌曲。

  同样一身少数民族服饰打扮的她说:“光着脚丫(来此演唱)比较有原味”,好在台湾冬天也“不冷”,实在太冷才会穿鞋袜。

  现场,有游客停下脚步静静聆听,不少人拍照录像,也有“打赏”或购买CD、把音乐带着走。

  谈及收入,丈夫刘翰安坦言,自己这样稍有些名气的音乐人“会比一般的街头艺人收入好一些”。他觉得自己的学生更为不易,同样在旅游景点推广少数民族音乐,“能够有人打赏就好了”。

  刘的父亲1949年从大陆来台。在他年少印象中,生活不易,13个兄弟姐妹让父亲直到70多岁还去学校代课赚钱。

  “我想利用余生,把好的东西留下来。”今年60岁的刘翰安说,“如果是为赚钱,我可以去干其他的事,或搞一些大的演出。”

  自我介绍曾担任过台湾数位知名歌手的老师,刘翰安说如果照此进行商业炒作也行,但“意义不大”。他表示,“我也一直在做商业(景点演出),只是希望文化的层面更多一些”。

  享有“音乐鬼才”称号,刘翰安说,他的原创音乐和民谣重编均超300首,有作品获了奖。“我们一直很努力在做,但影响有限”。他希望能有更好的推广,只想好的音乐被重视,被肯定。

  正在回想上午所唱歌曲的妻子忽然笑着说:“忘了唱《阿里山的姑娘》”。(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