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融建筑于自然 他在台北故宫旁建了3000㎡的家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1日 1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字幕】台北外双溪 近台北故宫 蕨知苑

  【同期】公共艺术家 杨伯林

  前面就是故宫。我要去创造一个空间来讲,大自然就是很重要的,我必须吸取它的灵气,然后创造空间中的灵气。

  【字幕】他在台北故宫旁建了个3000㎡的家

  【同期】公共艺术家 杨伯林

  我叫杨伯林,我出生在台湾云林县口湖乡金湖村,接近最贫穷的乡下。我的年龄已经是64岁了,能够让我真正赚钱的其实是我做公共艺术。

  大概二十几年前,我因为在找一个工作室,我一个朋友说他有块地要不要来看看,结果是一个废墟。十几年前土地变成我的,我赚的钱都投到这个空间里。

  【字幕】关于蕨知苑

  【同期】公共艺术家 杨伯林

  我怎么会用“蕨知苑”这个事情,蕨类在这个空间里面它一直在繁殖,蕨类一直在看我成长。我们有一条路,进来是独立的门户,我跟外界算是隔绝的,它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我种了很多树,所以你几乎看不到房子。

  这个空间是为了很棒的一千多年的木头。我常常先收了一些东西,然后必要的时候我要创造一个空间,我就以这样的一个尺度去创造一个空间。我喜欢收集一些旧的门,这是山西的小城门。我喜欢这种声音,这是从北京带回来的,大概快20年了。

  那个就是玉兰树、玉兰花,是我种的,上面是一个水池。十几年前台风来的时候它裂开,我就用铁线把它绑起来,它愈合之后又长那么大,它很像我妈妈的身材,我妈妈就是壮壮的乡下女人。

  我的乡愁是因为我们那个地层下陷以后,大概40年前我们老家换瓦,我就跟我爸妈说瓦留着有一天我要用得到。大概七八年前我就拿回来,做成一个这样的瓦门。

  【字幕】我的空间就是我的大山大水

  【同期】公共艺术家 杨伯林 

  “蕨知苑”的空间有3000多平方米,为什么老是不讲空间的尺度,因为我的空间绝对超出现在给你的数字。

  这个空间25年到现在,我都在做一件作品,到现在还没有做完。我只要出门就赶快回来,我出去的目的就是要回来。是一种疏离感,但是创造者来讲,它是必要的疏离。还是很孤独,一个人住这样的地方很大,但是那种感觉是我并不会觉得孤独。我觉得很黑暗、很沉静,有一种能量。

  我用那么多的造型语言跟用那么多谦虚的态度去面对我的建筑物跟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是中国传统的最文人的东西。古时候的文人写东西是跑遍大江南北,但是我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去创造了另外一个大山大水,我的空间就是我的大山大水。

  张子胥 台北报道

责任编辑:【宋方灿】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