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 探访台湾受降地——台北中山堂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5日 0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台湾台北市延平南路有一栋被高楼环绕的历史建筑——台北市中山堂。历经八十多年风雨,这里每一片瓷砖,每一寸水泥都仿佛凝聚着历史的回响。比如1945年8月15日以后,会堂前民众庆祝抗战胜利的欢腾;以及当年10月,会堂内接受日本投降的庄严肃穆。

  近日,中新社记者跟随导览员的脚步,探访这座兼具政治、文化、艺术价值的台北市中山堂。建于1936年的中山堂前身为“台北公会堂”,原址为清朝台湾建省后的布政使司衙门,日据时代被拆除改建。公会堂主体建筑有四层楼高,既有欧洲古典主义的特色,同时也运用了大量亚洲的传统建筑造型和装饰元素。

  一楼的中正厅昔日被称为“大集会室”,为整栋建筑的主体,挑高的设计,原可容纳2056人,现设置1122个固定座椅,是极具规模的室内集会空间。

  【同期】台北市中山堂志工队队长 江美君

  中正厅早期是大集会厅,目前是以艺文表演的活动空间,租借场地为主。

  【解说】二楼光复厅,当年称为“大宴会场”或“大食堂”,是举行高级宴会的开放空间。1945年10月25日,这里成为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举行地。日本投降代表、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呈递降书。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军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同期】台北市中山堂志工队队长 江美君

  光复厅的部分呢,早期这里是叫大宴会厅,那在当时它是作为一个举办宴会的地方,里面是二三楼挑高,所以是一个蛮富丽堂皇的一个景点,现在叫做光复厅,它是因为早期日本人离开台湾,这个地点是接受降书的地点,所以就把它改名叫光复厅。

  【解说】二楼另一侧的堡垒厅,当年被称为“贵宾室”,目前由文化局以公办民营的方式承租,作为专卖餐饮的堡垒咖啡厅。厅外的露天阳台,居高临下俯瞰广场,台湾光复后的1946年,蒋介石在中山堂向3000余位台湾民众代表发表光复节演说,广场上则有数万台胞聚集共庆光复。

  【同期】台北市中山堂志工队队长 江美君

  这里是堡垒厅的露台,这里比较特别的地方是蒋介石三次当选“总统”的时候,他会在这边接受底下所有民众的挥手致意这样子。那广场的部分呢,这个扇形广场是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请设计师重新规划,所以您可以看到前面有一个抗战胜利光复纪念碑,那它是一个无字碑,加上旁边的山墙水榭跟团圆池,那目前的话它是市民活动的一个空间, 所以在这边你不会看到有一些车辆的进出,然后在这上面也会有一些艺文表演的活动。

  【解说】中山堂外墙运用了大量瓷砖,砖面刻出沟纹,并且选用低调的浅草绿色,除了美观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成为空袭的目标。

  【同期】台北市中山堂志工队队长 江美君

  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个我们的二丁挂面砖,所以你会发现它这个二丁挂面砖是一体成型。颜色的部分不是因为它已经八十几岁了,而是因为在当时它是在1936年落成,所以呢为了要保护这栋建筑物所挑选的这个国防保护色,那四十三条沟痕的部分呢则是因为除了在颜色上面保护它,希望它太阳出来的时候也能够防止折射,然后进一步再保护它。

  【解说】中山堂中央楼梯墙面挂着已故艺术家黄土水先生的《水牛群像》巨幅雕像。该作品以芭蕉园、水牛牧童,刻画出台湾特有之亚热带风情,是中山堂的“镇堂之宝”。

  【解说】历史光环显赫的中山堂,如今成为民众游乐休闲的场所。一楼中正厅及二楼光复厅常年大小表演不断,三楼设有“台北书院”,教授修行、学问、艺术、生活四大类课程。二、三、四层分别有餐厅、茶坊和咖啡厅,常有市民或游客来这里感受古迹的典雅氛围。

  尽管中山堂不再具有昔日的政治地位,但每一转角、每个回廊都娓娓道来着中山堂的风华,每一片瓷砖、每一寸水泥在见证台湾岁月变迁的同时,仿佛也在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

  曹梦雅 台北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