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世界杯:世界杯十大“冤情”回味缺憾之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回眸世界杯:世界杯十大“冤情”回味缺憾之美

2010年07月12日 0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6月27日晚,南非世界杯一场1/8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球场展开争夺,阿根廷3比1击败墨西哥。图为比赛中双方队员与两位裁判争辩。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世界杯十大“冤情”回味缺憾之美

  中新社记者 王欢

  世界杯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喜剧、悲剧、正剧、丑剧都在这里上演。冤案、误判、争议、失误永远都是世界杯吸引“眼球”最诡异、最残酷、最跌宕的情节,南非世界杯也将因为这些争议和遗憾,多了让人回味与回忆的片段。

  1、惊天“冤案”送英格兰出局。

  英德这对结怨已久的生死冤家在1/8决赛遭遇,兰帕德的好球被裁判抹杀,英格兰队今次成为悲情主角、为44年前悬案还债,最终他们错失追平比分的关键进球含恨出局。一个惊天“冤案”成为整场比赛的转折点,也令两队的“世纪恩怨”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墨西哥不服阿根廷越位。

  阿根廷与墨西哥的“美洲德比”原本没有悬念,但裁判又一次站到风口浪尖。特维斯处于越位位置头球破门被判有效,阿根廷队依靠裁判“帮助”打开僵局,令对手无法心服口服,墨西哥前锋埃尔南德斯赛后哭着说:“输给阿根廷,我们曾经想过,但没有谁想过会输给裁判!”

  3、美国队大逆转遭扼杀。

  美国队被认为是小组赛的悲情之王,先后两个好球毁于裁判“昏哨”。与斯洛文尼亚一役,美国队由埃杜攻入逆转之球,但主裁判认为美国球员犯规在先,慢镜头显示,违例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斯洛文尼亚队员。对阵阿尔及利亚,邓普希的补射被错判越位,美国队又一个好球遭葬送。

  4、法比亚诺“无耻之手”重伤科特迪瓦。

  与科特迪瓦进行的小组赛中,法比亚诺两次用手触球逃过主裁判拉努瓦的法眼,为巴西队贡献了第二个进球。随后慢镜头捕捉到主裁判询问法比亚诺的瞬间耐人寻味。“这只无耻的手谋害了科特迪瓦。”——科特迪瓦媒体称其为“刽子手之手”。巴西媒体则戏称“完美的比赛,唯一的缺憾只有拉努瓦。”

  5、科威尔悲情染红。

  面对澳大利亚队科威尔在门线上躲都躲不开的无意手球,主裁判罗塞蒂完全不顾仅剩几年生命的老将为世界杯做出的努力,执意将他罚下。这个颇有争议的判罚不仅使加纳队以点球扳平比分,也让澳大利亚队在大多数时间陷于以少打多的困境。身患怪病的澳大利亚球星以这样遗憾的方式和世界杯永别。

  6、草皮绊倒对手克洛泽替罪。

  与塞尔维亚的小组赛,德国前锋克洛泽连续吃到两张黄牌被逐出场。西班牙裁判乌迪亚诺因此成了德国的“全民公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克洛泽的第二张黄牌毫无依据,就连当事人之一的斯坦科维奇自己都承认是被草皮绊倒的,裁判的量刑过重直接造成了德国队小组赛唯一败绩。

  7、裁判“导演”葡萄牙之死。

  两支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球队的对决,被看作是最精彩的1/8决赛,但裁判勤奋地成为了主角。一个越位进球的误判让比利亚得利,助西班牙攻入全场唯一进球。终场前禁区内一次争夺,西班牙人卡普德维拉上演“沾衣十八跌”,与科斯塔轻微接触后痛苦捂脸倒地,被他神奇演技征服的主裁判立刻掏出红牌将葡萄牙铁卫罚下。

  8、乌龙球为对手锦上添花。

  荷兰与丹麦的小组赛首秀,“华丽”对决以下半场一个突兀而颇具讽刺意味的“高潮”启幕。丹麦后卫鲍尔森急欲解围,却成为贡献首粒“乌龙球”的倒霉蛋。最冤的还是巴西人梅洛,与荷兰争夺4强的生死战中,他先是疑似自摆乌龙(国际足联最终改判为斯内德进球),后又心态失衡踩踏罗本染红,迎接这位“千古罪人”的只有家乡球迷的愤怒围攻和无情咒骂。

  9、“普天同庆”让“门将同惊”。

  本届杯赛用球“普天同庆”一直是许多门将的梦魇。小组赛对阵美国,英格兰门将格林匪夷所思的低级失误将到手的3分变成了1分,从此落下“黄油手”笑柄;次日阿尔及利亚门将查奥齐步其后尘,使球队0比1负于斯洛文尼亚。虽然门将失误有自身原因,但皮球异常飘忽的飞行轨迹吸引了更多置疑的目光,这个号称“史上最圆足球”也成为制造冤情的罪魁祸首之一。

  10、四朝元老亨利含冤谢幕。

  33岁的亨利是法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参加了4届世界杯的队员,可惜伴随他创造历史的却是最为苦涩的经历。上演一幕幕丑剧之后,蓝衣军团以小组垫底的耻辱方式出局。作为队中核心,亨利不但被球队边缘化,更在法国队错综复杂的内讧爆发时被冤为“幕后黑手”,策划了球员罢训。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专题:南非世界杯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