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亚运场馆走进百姓生活 以收费养馆确保长期利用

2011年01月20日 11:2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承办亚运赛事中整饬一新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北门,50个崭新的乒乓球台一字排开,免费对市民开放。1月13日下午,趁着寒潮过后难得的回暖天气,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挥拍、接球、扣杀、高呼……欢声笑语驱走了寒意,四溢激情汇聚成了暖流。

  举办亚运会的压力,被广州人化为城市建设的动力。亚运之后,人们发现,留下的不光是“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还有70个布局更合理、空间更宽裕、设施更现代、服务更便民的亚运场馆,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据悉,围绕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广州亚组委和广州市体育局制订的“一场一馆一方案”,正在进行论证。70个场馆的长期利用、长效运转,即将有量身定做的方案。而早在亚运刚刚闭幕之际,天河体育中心新增的一批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篮球场等就完全免费开放,打响了场馆赛后利用、推动健身惠民的“第一炮”。目前,根据广州群众的需求和特征,广州正在对场馆适当进行小规模改造,一些改造完成的场馆已陆续对外开放。

  “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大课题,一个系统工程。”新年伊始,全程参与亚运申办、筹办和举办的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只有从头至尾、自始至终贯穿以下“六性”,即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才能让亚运场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

  “把赛后的方便和长效留给广州人民”

  亚运会举办前,广州的体育场馆全部集中在中心城区,花都、萝岗、从化、增城、南沙等偏郊区一个大型综合性场馆都没有;而如今,全部12个区(市)都有了自己的场馆,市民无论居住在哪里,都能就近享受健身之乐。这是广州市顶住巨大压力,以分散布局的理念规划建设亚运场馆的结果。

  “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往往是赛时很热闹,赛后则门可罗雀。”刘江南解释说,这是因为不少地方在承办重大赛事时,一般把大量场馆集中建设在一个区域内,这样比赛的组织和运行便利了,却打破了场馆区域分布的均衡性,导致有的地方人均场馆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地方却严重过剩。

  广州在2004年成功申亚后,也面临了这一难题。广州市体育局经过严格论证,认为要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必须坚持“布局的分散性”。但当时,安保、交通等各方面要求集中建设场馆的压力非常大,但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亚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广宁(时任广州市市长)为代表的决策集体顶住压力,坚决贯彻“分中心、多功能”的场馆布局思路,将比赛、训练场馆合理分布到12个区(市),并反复强调“宁愿赛时组织工作麻烦一点,也要换来赛后场馆长期利用的方便。”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府,从制定政策的一开始就想着老百姓了。”刘江南感慨地说,这等于把赛时的困难和麻烦留给了组委会和广州市政府,把赛后的方便和长效留给了广州人民。

  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

  “以收费养场馆确保长期利用”

  去年12月1日,在亚运期间承担包括水球、现代五项游泳及跳水等15个项目训练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6个场馆率先向社会整体开放。这些场馆由政府拨款70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开放后向市民收取合理费用,以收费养场馆,盈余部分交还财政。

  亚运完美收官后,一些市民和网友期望场馆能免费对市民开放,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让他们不解。对此,刘江南分析,场馆建好了,“赛后使用”很简单、很容易,而“赛后利用”却很不简单,很不容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让亚运场馆惠及更多群众,这是广州市政府场馆赛后利用的核心宗旨。为此,一系列免费开放计划已经或正在扩大实施,例如,改造修整后的天河体育中心拆除了围墙,成了一个大型体育公园,露天部分全部免费开放;还建设了一个可提供3000多个泊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以便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供市民健身休闲。

  “但要确保场馆的长期利用,显然不能总是伸手向政府要钱,而要靠合理收费来养护。”刘江南说,“如何既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又让体育场馆能科学管理、有效运转,而且不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是一门很考验人的学问。必须用科学方法管理场馆,用合理效益来维持场馆。”刘江南坦言,亚运场馆开放后,会适当收费,这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科学管理。

  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

  “体育不仅是为国争光,还应为国争利”

  位于萝岗区的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顾名思义是将体育功能和艺术功能合二为一的场馆。这个承办了亚运篮球比赛的场馆,亚运后立足于打造高端服务产品,引进张学友大型演唱会、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冰上迪士尼等活动,初步预计每年将有30场左右的体育及演艺活动。

  从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身上,亚运体育场馆多功能开发、多领域经营,推动广州体育产业发展的雄心可见一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场馆承载的就是体育功能,而在刘江南看来,体育的本质是一种休闲文化,因此,体育场馆应当集中商业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等多重功能,依托场馆发展各种体育产业,让体育“不仅为国争光,还为国争利”。

  刘江南告诉记者,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除满足全民健身需要外,还要承办重大赛事,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到高水平体育比赛,又能增加场馆的知名度和市场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以体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天河体育中心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它举办的活动很多,有国际比赛、群众体育活动,还有演唱会、在大草坪上免费放电影等,最好的时候能有1.3亿元左右的收入,能够养活自己,还有余钱进行日常维护。

  “依托场馆发展体育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刘江南透露,广州体育产业发展很快,2008年增加值达122.63亿元。根据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打造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龙头,以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业、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为支柱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增加6万个就业岗位。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