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主力尽出志在四连冠 苏迪曼杯谁“羽”争锋?

2011年05月20日 09: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年一度的世界羽毛球苏迪曼杯赛本周日将在中国青岛重燃战火,与历史悠久的“汤尤杯”比起来,男女混合参赛的苏迪曼杯团体赛更能考验一个国家羽毛球的整体实力。今年的苏迪曼杯恰逢伦敦奥运会前一年,也正好给了参赛各国一个检验选手实力的大好机会。中国队虽说兵强马壮,但面对虎视眈眈的韩国、印尼等强队,自然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中国主力尽出志在四连冠

  中国队在最近的3届苏迪曼杯赛上已是“三连冠”,此番坐镇主场,其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苏杯留在中国,完成“四连冠”的伟业。因此,中国队在派兵布阵方面也是毫无保留,派出了目前队内的全部主力。

  男单方面,今年状态不错的林丹再度领衔出战,再辅以鲍春来和小将谌龙,应该集中了中国男单目前最强战斗力。稍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去年的世锦赛男单冠军陈金因为近来状态不佳,位置被谌龙顶替。女单毫无悬念地派出了目前世界排名前3的王适娴、汪鑫和王仪涵3人,重伤初愈的王琳估计还得恢复一段时间。至于双打人选,也没有什么意外,蔡赟/傅海峰领衔男双,郭振东/柴飙二双,近来状态火热的于洋/王晓理带队女双,混双也有张楠/赵芸蕾这样的全英赛冠军组合,一切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虽然外界都认为中国队是夺冠的最大热门,但主帅李永波却依然出言谨慎,他说:“现在不少人都认为中国队这次夺苏杯问题不大,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大家必须摆正位置,不能有任何轻敌的思想。去年尤伯杯,就是因为我们轻敌而输球,这是一次很惨痛的教训。”

  羽球不比乒乓夺冠强敌不少

  李永波之所以如此谨慎,并不是没有道理,正如他自己表示的那样,虽然同为优势项目,但中国羽毛球队的领先优势远远没有乒乓球那么明显,韩国队、印度尼西亚队、马来西亚队,甚至是欧洲的丹麦队和英国队,都有冲击中国队的实力。

  其中最为让中国队忌惮的还是韩国队,他们曾经在苏迪曼杯的历史上3次捧杯就是最好的证明。此番征战青岛,韩国队也是派出了他们所有主力。李炫一、朴成奂、孙完虎分别代表着韩国男单老、中、青3个年龄层的最强水平,就算对阵林丹这样的超一流选手,都有着不小的胜算。而由郑在成与李龙大组成的男双则是他们在团体赛中取分最稳定的“武器”。韩国女队在去年的尤伯杯比赛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推翻“中国长城”,足以证明其实力。

  另外,由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领衔的马来西亚队和名将陶菲克率领的印度尼西亚队一直都是中国队不容小视的对手。虽说他们论起整体实力比中国队要弱上几分,但在偶然因素比较大的淘汰赛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按照赛程,本届苏迪曼杯中国队抽签运气不错,小组赛中与德国队、日本队分在一组,按实力分析,轻松取得头名出线问题应该不大。反倒是印度尼西亚队和马来西亚队将在小组赛中提前“死磕”,而韩国、丹麦和英格兰3队的遭遇使他们也将在小组赛阶段就展开“恶战”。

  苏迪曼杯历史

  1986年,在国际羽联召开的理事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举行混合团体赛的建议。1988年,国际羽联接受并指定了混合团体赛与单项锦标赛同时举行的事宜,并决定将苏迪曼杯作为混合团体赛的冠军奖杯。1989年,在印度尼西亚同时举行了第一届苏迪曼杯赛和第六届世界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同时规定此项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逢双数年是汤、尤杯赛,单数年为苏迪曼杯赛。

  谁是苏迪曼

  苏迪曼是印度尼西亚一位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羽毛球运动的“赤子”。他1973年被选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1975年出任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期间连续22年当选印尼羽协主席,直至1986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印尼人民为表达对这位“国球奠基人”的敬意,特向国际羽联捐赠了一尊造价为2700万盾(当时约合1500美元)的金杯,并将此杯命名为“苏迪曼杯”。

  苏杯的奇特赛制

  苏迪曼杯赛是检验各国或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规定比赛双方进行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盘比赛,采用5盘3胜制。为使争夺更趋激烈,比赛还采取了升降级制,即每级最后一名降至下一级,而下一级第一名晋升上一级。

  苏迪曼杯赛制的特别之处在于5个单项出场先后“无序”。按规定,赛前4小时各队向裁判长提交本队出场名单及顺序,裁判长根据交战双方队员是否有兼项来协调安排比赛顺序。如没有,将尊重双方的意见,尽可能让两家按自己的意愿排列顺序。如果有兼项,则裁判长本着避免球队连场原则安排其在头和尾比赛。

  中国队小组赛直播提示

  5月22日(星期日)

  13∶00 中国队VS德国队

  5月24日(星期二)

  19∶30 中国队VS日本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