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球员穿鞋成大问题 受罚球员自认"造反有理"

2012年12月04日 14:11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新赛季CBA,虽然麦蒂连战连败,虽然阿里纳斯只打了6分钟就歇菜,但是CBA因为球员脚下的鞋子风波,依旧成为了体坛近日的焦点。新赛季CBA的赞助商易主,中国篮协因此获得了5年20亿的高额赞助。但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巨额的赞助也引起了巨大的风波。

  联赛首轮过后,包括王治郅、马布里等12位球星因为没有按照规定穿着联赛赞助商的球鞋,而因此收到了2万元的罚单。但之后李学林和丁锦辉坚持“顶风作案”,篮协将处罚的金额调高到了5万元,还发出了声明,将严格维护联赛装备赞助商权益,处罚金额将依次递增:2万、5万、10万、20万……累计150万元封顶。篮协严刑重典,换来的是球员誓死抗争。不少球员开始公开抱怨篮协的霸道,有些球员通过网络曝光联赛装备赞助商的球鞋质量差,有些球员提出自己脚型特殊、需要特别定制球鞋,一时间CBA的“鞋事”又弄得满城风雨。

  联赛赞助商 大喊“有苦难言”

  这次球鞋风波,主角自然是CBA新的装备赞助商李宁。要说这次球鞋惹出的祸事,还得从CBA指定赞助商的更替说起。

  2004年,当时的李宁毫无疑问是国内的第一运动品牌;而安踏的业务虽然也在上升的轨道上,但是他们当时还无法动摇李宁的“一哥”地位。也是这一年,安踏签约成为CBA唯一指定装备赞助商,当时篮协开出的价码仅为每年1000万元。

  据了解,2004年安踏与 CBA 初次合作时,该公司的年总营业额仅为3.1亿元,一年后翻番达到6.7亿元,到2011年时这个数字已经涨至89亿元。通过8年的合作,安踏借着包括CBA的影响力等市场营销策略,从一个二线品牌逐步发展成中国顶尖体育运动品牌。

  安踏联手CBA的成功,让CBA从8年前的“烫手山芋”变成了今时今日的“香饽饽”。在新赛季CBA联赛开始前,中国篮协的一系列大手笔运作使得CBA成为了中国最“吸金”的联赛:先是中国篮协成功与盈方公司完成了5年总金额高达16.8亿元人民币的续约,后者继续全权负责未来CBA联赛的商务推广;接着,李宁又以每年4亿人民币的“天价”取代安踏成为2012~2013赛季至2016~2017赛季CBA联赛的装备赞助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动品牌高层曾如此点评李宁的这份天价赞助合同:“大家都做了这么多年,一年能做到多少利润,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李宁这次赌得太大了”。

  李宁既然已经“奋不顾身”了,他们要求更多的权益自然顺理成章。从自身利益着想,尽可能限制其他运动品牌来CBA分一杯羹自然也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还是遇到很大的“抗力”,尽管篮协已经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李宁一方。

  对于球鞋质量的指责,李宁方面觉得很无奈。“我们在NBA的签约球员覆盖场上各个位置,控球后卫有卡尔德隆,得分后卫韦德,小前锋特纳,大前锋哈斯勒姆,中锋奥尼尔,这些人穿着李宁鞋打NBA都没问题,我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穿着李宁鞋为什么就不能打CBA呢?”一位李宁公司的职员如是回应。至于有球员抱怨球鞋需要特殊定制的问题,李宁方面更是觉得委屈,他们表示愿意为每一位有需要的球员量身定做球鞋,但有些球员并不配合他们的工作,言下之意无非就是有其他品牌在背后指使球员“闹事”。

  竞争品牌 抱怨“物价飞涨”

  其实这次球鞋风波并非CBA的第一次,安踏公司最初赞助CBA时,同样遭遇国内篮球明星的抵制。而类似的处罚在CBA联赛历史上也有前例。在2005年,当时还是八一队球员的李克和新疆队球员的薛玉洋,就因着装上侵犯了装备赞助商的利益而被通报批评并罚款人民币5000元。

  据了解,以往CBA规定,外援和港澳台球员选择球鞋品牌不受限制,只需将(非联赛指定赞助商)球鞋的商标进行遮盖即可,而其他本土球员可以在医生提供伤病证明的情况下享有相同待遇。球员如果需要穿着非官方赞助商之外品牌的球鞋上场,必须向联赛方面交纳“特许批准费”,其他品牌每家交50万,就可以让五名运动员穿鞋。

  但今年的CBA刚刚更换了装备赞助商,其他球鞋品牌除非愿意为每位球员支付8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否则运动员不能穿着其他品牌的运动鞋参加比赛。这次“品牌使用费”的提价,让其他竞争品牌不乐意了。因为很多运动员得到的赞助合同的金额每年就在50万元上下,如果在这个规定上再去交纳80万元的违规费,成本就相当不划算。有消息称,在经过一番博弈以后,“品牌使用费”已经降到了50万元,但似乎各方的博弈还在进行中。

  受罚球员 自认“造反有理”

  这次球鞋风波,球员应该是“造反阵型”中的先锋。他们抱怨的主要有三点,一是鞋子的质量问题,二是某些球员需要特别定制球鞋,三则是因为“赎身费”太贵,很多球员难以拿到赞助合同。球鞋质量,那是质检部门管的事;至于后两点,这应该是实情。

  球员定制鞋子并不少见,例如,此前曾在广东打过球的张天宝,脚长要穿47码的鞋,但脚宽却是42码鞋子。他的鞋子就像是滑雪板一样,而且比赛中鞋带要特别长,因为他要从鞋底再缠到上边。还有胡雪峰也是,他的脚踝受过伤,脚踝部位向后突出一块,需要穿特制的鞋子。

  但这真的是球员纷纷出来呛声的原因吗?恐怕其中还有不少的经济因素。在CBA更换赞助商之前,有一部分球员,包括台湾球员,他们自身是与赞助商签订了赞助合同的。如果他们不穿自己赞助商的鞋打比赛,他们很可能因为单方面毁约而得不到赞助费。

  再一个,很多CBA球员能拿到的赞助合同也就是三五十万的价码,如果再要赞助商掏几十万的“赎身费”谁愿意承担呢?这个对于那些有可能拿到赞助合同的球员更是毁灭性的打击。遇上这种情况,球员只能选择站出来“维权”。  专题撰文 记者 冯爱军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