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体育主管部门应对场馆负责 不能再用纳税人的钱

2013年06月06日 08:5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对于体育主管部门来说,体育场馆设施赛后维护和运营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已经用纳税人的钱“建馆”,就不能再用纳税人的钱“养馆”

  对于体育主管部门来说,体育场馆设施赛后维护和运营一直是个“棘手”问题。要么是场馆闲置、抑或是天价场租,媒体对体育资源“低效利用”的负面报道并不鲜见。

  如何让“僵硬”的固定资产转化为充满活力的体育财富,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切实可行?安徽省芜湖市体育局在不断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芜湖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场馆为安徽省十运会而建,赛后场馆如何利用自然是芜湖市体育局要考虑的。从政府财政支持到委托公司运营,再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安徽奥园体育产业集团公司,芜湖体育局的每一步探索都走得不容易,但正是这种推进让芜湖奥体场馆从年投入超过百万元的“财政负担”变为年收入达到千万元的优质资产,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家租赁、广告中介、商业赛事和演艺活动等。现在,奥体场馆可以每天免费向晨练市民开放,全年锻炼人数超100万人次,免费承办全市30多个体育协会组织的赛事……体育产业的成功运作助力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体育事业发展又为体育产业聚集了人气。

  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既有事业单位自主运营或委托公司经营,还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BOT模式(在场馆建设中引入民间资本,政府允许其享有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权以及经营收益)建设与运营场馆。

  多种多样的运营模式各有利弊,经过多番尝试,芜湖体育人的体会是没有哪一种能“一试就灵,包治百病”。但能否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则是验证模式是否有效的不二选择。“已经用纳税人的钱‘建馆’,就不能再用纳税人的钱‘养馆’”——芜湖坚持面向市场经营开发与体育公益服务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重点。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报告,体育场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体育固定资产。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条件,只有做好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其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强大作用。

  从芜湖的经验来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这或许谈不上什么“理念创新”,但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做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同时,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会在这个过程中良性互动、互为促进,这无疑给广大体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示。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