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体育应挥别"跟着感觉走" 未来任重道远

2013年09月02日 20: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社沈阳9月2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浩明)我国将于2014年1月启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这次普查距离第五次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却仍然没有止住凭着经验和感觉前进的惯性。

  “如果我们做某一项事情,说得很大也很好,但是你想根据实际情况决策的时候,没有底,到底现在场地分布10年的变化是什么?今后建设的依据和规划是什么?我们制定政策,没有这个底是不行的。”

  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2日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会上所说一段话。

  的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正是在不少方面都缺乏这个“底”的依据,从而导致了不少跟着感觉走、从而最终浪费资源的粗犷式发展。

  仅就体育场地建设这方面来讲,过去一些地方对体育场馆的建设缺乏布局合理性、前瞻性等定量的论证,导致不少体育场馆建成后仅仅办过一两项赛事就沦为“大而无用”还“烧钱”的累赘,在城市的另一角,拥有很高健身热情的群众却又落得无处可去的尴尬。

  即将到来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正是为了积累这些基础数据。本次普查将体育场地分为84类,普查的项目中除了场馆地址之外,几乎将所有特征量化,给之后的数据处理和挖掘留下充足余地,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离一些国家已经实现的数据跨区域共享、联网和实时更新似乎还有很远的距离。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无论在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上,中国体育只有不吝惜花更多力气“磨刀”,才能尽快挥别“跟着感觉走”的粗犷发展。(完)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