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乒赛张继科0冠军收尾 称自己输给队友很正常

2014年06月09日 10:14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如果不是组委会官员多次去休息室请张继科,没有一项冠军入账的他甚至不太想出席新闻发布会。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张继科在男单半决赛中2∶4输给了许昕,随后在男双决赛中与许昕搭档又输给了马龙和樊振东。从东京世乒赛回来后,张继科似乎还没有找回最佳状态,而他自己则认为:“输球也很正常,输给的都是队友,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王皓渐渐淡出国乒主力阵容后,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当仁不让将成为国乒新的领军人物。然而在5月份的东京世乒赛团体赛中,张继科决赛中输给了奥恰洛夫。当时张继科表示“压力太大发挥不好”。总教练刘国梁赛后并未责怪张继科,反而强调他是中国男乒“永远的核心人物”,希望能给他信心。

  也许是因为世乒赛后就马上投入到乒超联赛中,张继科来到成都之后的比赛显得并不兴奋。昨天上午举行的半决赛他遭遇了许昕,在以11∶7先赢一局的情况下,以2∶4败下阵来。这场失利让特意来看张继科的很多球迷有些失望,而他本人也显得有些沉闷。在下午举行的双打决赛中,张继科与许昕搭档,与马龙和樊振东打出了精彩的对决,但张继科再度落败,无缘冠军。赛后组委会安排了新闻发布会,许昕和马龙因为要准备即将开始的男单决赛而被迫缺席,但赛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的只有樊振东一人。张继科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要接受兴奋剂检测,所以不参加新闻发布会。经过组委会官员的协调,张继科最终还是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现场,看见樊振东一个人坐在台上,他开玩笑说道:“呦,这是进行个人的专场发布会呢。”

  张继科坐在台上后还是面带着笑容,但当被问到最近总是输球时,他说:“输球也很正常,输给的都是队友,大家都非常熟悉。”此时的表情多少有些尴尬。经过了东京世乒赛后,马龙深得教练组信任,更换教练后的许昕进步也非常明显,17岁的樊振东又在身后追赶。对于张继科来说,如果不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在里约奥运会的竞争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结束了5天的争夺,马龙最终以4∶1战胜许昕夺取男单冠军,他还与樊振东一起收获了男双冠军。丁宁和刘诗雯合作拿下了女双冠军,丁宁还以4∶3险胜刘诗雯获得女单冠军。

  本报记者 陈浩

  特别关注

  7月1日起 新球更大更重

  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国际乒联组织的各项赛事中将全部使用新材料乒乓球,“赛璐璐”将退出国际赛场。昨天,在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举行期间,记者采访了著名的乒乓球器材生产商,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对于新球的研发过程以及运动员的适用情况,楼世和说:“目前新材料的乒乓球已经经过了国际乒联的审批,相信在7月1日之后大家就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新材料的乒乓球将比原来的更大、更重。根据之前运动员的适用情况来看,新球确实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这是肯定的。”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就召集所有生产乒乓球的制造商开了一个会,希望能够找到全新的材料代替现在的“赛璐璐”乒乓球。楼世和介绍说,“‘赛璐璐’做乒乓球是非常好的材料,有120年的历史。但是它易燃易爆,整个乒乓球运动跟一个器材危险品捆绑在一起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所以不仅是国际乒联希望改革,中国乒协也非常支持。”

  据楼世和介绍,新版的乒乓球刚开始重量并没有变化,直径增加了0.5毫米。经过运动员的适用,普遍觉得旋转和速度慢了。经过与国际乒联的沟通,最终国际乒联决定将新球的重量增加0.05克,这样球的速度有所提高,旋转上也更加接近于“赛璐璐”球。“经过运动员的适用,新球和过去的球比肯定在感觉是不一样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旋转还是速度都非常接近原来的球。新球已经经过了国际乒联的审批,相信7月1日之后市场上就可以购买到,新球都会印上‘40+’的标志。”楼世和说。

  国际乒联在2000年时曾对乒乓球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38毫米球换成了现在适用的40毫米球,这一变化也直接导致了现任国乒总教练刘国梁退役。国际乒联这次针对乒乓球本身再度进行改革,告别了原来易燃的“赛璐璐”,使用全新的材料,并且无缝拼接。这其中的变化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也许并不明显,但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微小的改变都会引起技术上的改变。一位国内乒乓球资深教练就表示:“球变大了,重量更重了,肯定更加适合欧洲运动员,对于国乒来说肯定是新的挑战。不过国乒这些年已经面对过多次改革,都非常好地应对了,这次肯定也没问题。”本报记者 陈浩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