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超“洋哨”水平参差不齐 “土哨”空间受挤压

2014年10月16日 14:3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李志刚

  眼看着2014赛季就要结束,在仅剩三轮的节骨眼上,中国足协突然决定在每轮的焦点战役中,都安排外籍裁判执法,其用意不言自明。足协想用这种方式,重树裁判权威,规避风险,减少纠纷。只是“如意算盘”打得虽然精,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却是未知。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洋裁判”其实也没少惹事。

  “洋哨”水平参差不齐

  其实早在“甲A”时期,一心走“国际化”、“职业化”路线的中国足协,便有过多次聘请外籍裁判执法联赛的先例。而经过多年经营,目前中国足协至少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约旦、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新加坡十个国家的足协裁委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国家派到中国来执法的裁判,水平却是参差不齐。2013赛季中超联赛,泰国籍主裁判泰亚在第22轮、23轮连续执法,但均出现明显的错判、误判,引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其他国家联赛都遵循着由最好的国际裁判主导本国顶级联赛的规定,可想而知,这些国家派到中超赛场的必然不是自己的顶尖裁判,可以说大都是“嫩哨”或者“国际级嫩哨”。比如某崔姓韩国籍裁判,在来中超执法时不仅不是国际级裁判,甚至连韩国K联赛都没有执法过。2013赛季,中超聘请外籍裁判较为集中,在该年度中超联赛前20轮中,总共出现了28位外籍裁判,其中国际级裁判仅有10人,还不足洋哨总数的40%。

  “土哨”空间大受挤压

  中国足坛“反赌风暴”,“进去”的几名裁判大都是“江湖老前辈”,也有一些原本年富力强的裁判,或因“瓜田李下”,或因心灰意冷,早早地退出江湖,从而导致中国足球裁判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局面。无奈之下,中国足协大力提拔年轻裁判,“嫩哨”之名由此诞生。这些“嫩哨”需要的就是实战锻炼机会,但中超这块“蛋糕”的大小是有限的,多一个人来分,平均每个人到手的就要少一些,何况“洋人”不是来“分”,简直就是来“抢”了,这就导致中国本土裁判的生长空间大受挤压。

  中国足协与其他国家的足协裁委员建立合作关系,本意是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可惜却遇到了“洋哨请来了,土哨出不去”的尴尬局面。2013上半赛季,中超请来了大批外籍裁判,但自己人却只是到泰国联赛执法了两场比赛,至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一流联赛,对中国裁判明显缺乏兴趣。据了解,“既丢面子,又丢里子”,“肥了外人,苦了自己人”是2014赛季中超直到现在才重新聘请外籍裁判的一条重要原因。

  思维转变改“保”为“建”

  大半个赛季都过来了,最后时刻突然想起使用外籍裁判,中国足协可能有很多深层次的考虑,但多少还是会授人以柄,让人感觉他们是在有意识地“回避矛盾”——棘手的比赛,交给外籍裁判主吹,无论结果如何,参赛球队都不会闹腾得太厉害,足协自然乐得清静。

  足协这一着棋看似高明,但实质上却颇为自私,因为这等于把中国本土裁判给“卖”了,这就好比足协向中超各队,甚至向全社会坦白,关键时刻,我们自己裁判至少在水平方面,恐怕是靠不住的。如若不然,如何解释足协在最后时刻聘请“洋哨”这一举动呢?只是如此一来,连足协对自己的裁判都缺乏足够的信任,又如何让各支球队相信裁判是公正无私的呢?中国足协的这一举动,最终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联赛的平安不能靠“保”,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能指望“外来的和尚”糊弄过去;而是要立足于“建”,怎么样在足协、俱乐部、裁判、媒体、球迷之间建立公正严明、互信互谅、有章必循、有责必纠的多向交流机制,才是中国足协应该去考虑并马上加以实施的事情。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