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谢思埸、王宗源包揽男子3米板个人赛冠亚军

谢思埸、王宗源包揽男子3米板个人赛冠亚军

2021年08月03日 1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京奥运)谢思埸、王宗源包揽男子3米板个人赛冠亚军

  中新社东京8月3日电 (记者 张素)8月3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男子3米板决赛的较量中,老将谢思埸与年仅19岁的王宗源再度彰显中国跳水队不俗实力,包揽该项目冠亚军。

当地时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曾经历两次严重的脚伤,一度险些告别跳水生涯的谢思埸,如今也成为继名将熊倪之后,第二位在单届奥运会包揽男子单、双人三米板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队友王宗源收获一枚银牌。<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当地时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曾经历两次严重的脚伤,一度险些告别跳水生涯的谢思埸,如今也成为继名将熊倪之后,第二位在单届奥运会包揽男子单、双人三米板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队友王宗源收获一枚银牌。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在搭档获得男子双人3米板金牌后,谢思埸和王宗源以中国跳水队双保险身份开启单人项目的征途,2人凭借不俗实力在预赛、半决赛均以前两名成绩晋级。

  决赛中,两轮规定动作谢思埸有“教科书”般的完美表现,以180.90的成绩稳居首位。

当地时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图为谢思埸在比赛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当地时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图为谢思埸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相较而言,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王宗源稍显紧张,第二跳后以0.05分之差被英国选手拉夫尔超过,排在第三位。

  第三跳,王宗源及时调整,拿到了85.80分,谢思埸拿到86.40分,两位中国选手分别以256.50分和267.30分重回前两名。

  此后三跳彰显难度与质量的动作较量中,谢思埸保持非常稳定的发挥,最终以558.75的总成绩无悬念摘金。

8月3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30枚金牌,王宗源以534.90分获得亚军。图为王宗源在比赛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8月3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30枚金牌,王宗源以534.90分获得亚军。图为王宗源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作为本场比赛最年轻的选手,王宗源在第四跳和第五跳中仍未能走出初登国际大赛的拘谨,尽管凭借完成度更高的发挥保住第二名,但并未表现出此前在国内赛事中令人惊艳的个人能力。

  最后一跳,王宗源终于绽放,这位小将轻松跳出102.60分的超高分数,最终以总分534.90分夺得银牌。英国选手拉夫尔获得铜牌。

当地时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曾经历两次严重的脚伤,一度险些告别跳水生涯的谢思埸,如今也成为继名将熊倪之后,第二位在单届奥运会包揽男子单、双人三米板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图为谢思埸赛后激动落泪。<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图为谢思埸赛后激动落泪。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谢思埸在当日夺冠后喜极而泣,这位多年前因手腕受伤从跳台转练跳板的选手,其后又因伤意外错过里约奥运会,历经9年等待,终于圆梦东京。出生于1996年的谢思埸直言,“在与伤病的斗争中,9年的等待很不容易,我感谢自己的不放弃,感谢自己的坚持。”(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