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今酒德量力而为 正确的饮酒态度需倡导

2013年02月07日 11:1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春节临近,在中国传统风俗中,亲朋好友聚会饮酒都是人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酿酒大师宋书玉提出,在饮酒、品酒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礼仪非常重要。“酒以成礼”,既然以礼为名,就要将酒用得恰到好处,讲究适当得体,谦让有礼。“饮酒不醉真君子”,设酒请客,无论主人还是宾客如能加深感情,彼此心情舒畅,饮宴之后大家愉快地散席,这是最和谐的场景。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今日,正确的饮酒态度仍是一个需要倡导的社会风尚。

  酒逢知己随人量

  在中国的社会风俗中,无论感情还是业务上的沟通,交流情感都是核心内容。宴请别人或受邀赴宴,饮酒首先要克服酗酒的态度,提倡量力而行。这一点自古便有此说法。明朝莫云卿在《酗酒戒》中坚决反对有的人不考虑实际,崇尚豪饮,“夫不解于酒德,而袭古人之迹,故有伤生灭德之咎”。他认为,饮酒以“唇齿间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为佳,此后就应“覆觞止酒”。他认为那种强人所难,迫人饮酒者,“非良友也”。

  宋书玉副秘书长认为,这种提法时至今日依然提倡。根据个人对酒的适应能力把握好一个量,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尊重。这是当代国人饮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更应该提倡的是‘酒逢知己随人量’,能喝多少喝多少,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就行了。这一点无论对于敬酒者还是受敬者来讲都是如此。”

  饮酒桌上诚为先

  饮者自律,劝者适度,有的客人确实不善饮酒或有某种原因不能多饮时,不可执意劝酒;和客人碰杯是亲密友好的表示,但不必附加“先干为敬”的条件要求客人喝完。所谓“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薄,够不着;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才算义气人”,“今天共喝哥们儿酒,不喝醉了不罢休”,客人不能干杯,就是“看不起我”之类,全是无稽之谈。有的人三杯酒下肚,就不论别人酒量大小,“豁拳行令促你喝,花言巧语劝你喝,巧找借口灌你喝”,非把别人灌倒不可,使人十分难堪。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主随客便,让酒宴充满和谐友好气氛,是最圆满的饮宴境界。

  敬酒固然表达一个诚意,敬酒者要喝干酒杯,受敬者则可随意一些。然而,有的人酒量不好,“以茶代酒”的做法并非不恰当,只是酒桌上需要一个“诚”字体现。宋书玉认为,酒桌上那些以水代酒或者弄虚作假的行为是非常不好的。喝酒本身应依个人生活、身体状况以及对酒的喜好程度各有不同,不应强求。 本报记者 王怡

【编辑:刘虹利】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