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葡萄酒的烦恼与自救:地权是最大瓶颈

2014年06月11日 09:21 来源:中国红酒网  参与互动(0)

  国产葡萄酒行业受进口葡萄酒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影响,进入了寒冬,自2013年以来国产葡萄酒的产量以及销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导致国产葡萄酒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怎样从根本上改变国产葡萄酒的现状引人深思。

  2013年,国产葡萄酒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均出现了整体负增长,一些国内的葡萄酒上市企业要么业绩下滑,要么利润缩水,要么领导层人事更替,困境前所未有。业内预计,2014年这一局面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国产葡萄酒的困局表面看是限制“三公消费”导致的高端产品滞销问题或产品性价比无法和国际接轨的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体制问题和产业政策问题。

  地权是最大瓶颈

  中国土地制度制约了酒庄酒的发展。因为农民只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无所有权,同时投资酒庄的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的意愿。而葡萄酒的生产,特别是酒庄酒的生产需要时间积累,进行长期投资。国外一些成功的酒庄,有的已经经营近百年甚至几百年,有恒产则有恒志。中国农民虽然拥有土地经营权,但是还不能作为股权投资到酒庄里,只有政府有这个权力。因此,地权问题是制约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最大瓶颈。

  税收导致成本高企

  在欧盟等葡萄酒发达国家,葡萄酒被视为农副产品,虽然酒庄集农业(种植)、工业(酿造、灌装)、商业(销售)功能于一身,却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农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但是在中国,酒庄被认为是轻工业,其工业环节和商业环节的税收较高,农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不能覆盖葡萄酒生产的全过程,因此造成了成本过高,不能与进口酒相抗衡的结果。想想那些漂洋过海进口到中国的低于1欧元的西班牙酒、意大利酒吧,中国低端酒在现有税收政策下根本不具有成本优势。

  逐利资本求短期回报

  有的人投资葡萄酒行业的动机不纯,很多抱着短期回本甚至盈利的心态。而在中国葡萄酒酿造行业,老老实实做酒短期根本无法盈利。因此,更多的资本进入了葡萄酒国际贸易领域,这个领域投资回报率要高于在国内自建酒庄,回报周期也短。有的资本进入葡萄酒酿造行业,=根本不是为酒而来,目的在地产。打个比方,要在北京郊区花几千万造一个庄园大宅,政府无法批准。但是,如果以建酒庄生产葡萄酒兼带开展酒庄游名义申请,客观上能造福一方农民,带动一方经济,政府则有可能批准。建酒庄附带有城堡甚至酒店,不就达成了建庄园大宅的目的吗?

  葡萄酒是富裕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欧洲历史上建立酒庄的人往往都是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建一个酒庄,生产的葡萄酒主要是自己家族消费。在中国当下,建立酒庄也应该抱此心态,应该不求短期回报,建立酒庄酿造的酒自己的朋友圈子就可以消化,对品质有坚持。在这样的动机下,经过长期积累,或许能产出好酒。

【编辑:陈薇伊】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