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透析电影奖项获奖情况:影坛已频现“幕后荒”

2011年05月04日 16:4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透析电影奖项获奖情况:影坛已频现“幕后荒”
金鸡奖奖杯
香港电影金像奖奖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由尔冬升执导,梁朝伟、刘青云、周迅等人主演的《大魔术师》目前正在热拍,以其10位主创一共曾获得38次香港电影金像奖而成为业界佳话。

  记者发现,这些奖项并非全是幕前明星所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摄影、剪辑等幕后人员拿下。

  而本报进一步统计金像奖、金鸡奖的获奖情况后发现,摄影等技术类奖项的获得者的重合率比表演类奖项更高。

  都说现在华语影坛好演员少,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熟面孔,但业界认为,相比于好演员,优秀的摄影、美术、剪辑、服装等幕后人才才是更为稀缺的资源。

  数奖项·金像奖

  多奖概率高 三成人获奖两次以上

  金像奖中,一人重复获奖的现象比较明显,获奖两次以上者占得奖人数的30.8%(高于金鸡奖的11.8%)。

  论获奖次数 摄影与剪辑最吃香

  演员梁朝伟因曾获得5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和2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而被称为“获奖专业户”。但本报统计发现,真正的“获奖专业户”不是梁朝伟,而是张叔平、黄岳泰、奚仲文等幕后人才。

  自1982年以来,金像奖共评出571个“最佳”,共有299人获奖。获奖达到或超过5次的人中,除梁朝伟外,只有张曼玉和洪金宝是演员(洪金宝的5次获奖中还有3次是最佳动作设计/指导),其他8人均是纯粹的幕后人才。

  如张叔平共获得7次最佳剪辑和5次最佳美术指导,黄岳泰拿过9次最佳摄影,奚仲文拿过4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5次最佳美术指导,得奖次数都高于梁朝伟。

  金像奖获奖情况

  获奖次数 获奖者 详细情况

  12 张叔平 7次最佳剪辑 5次最佳美术指导

  9 黄岳泰 9次最佳摄影

  9 奚仲文 4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5次最佳美术指导

  7 成家班 7次最佳动作设计/指导

  7 邝志良 7次最佳剪辑

  7 梁朝伟 5次最佳男主角、2次最佳男配角

  6 杜可风 6次最佳摄影

  5 洪金宝 3次最佳动作设计/指导2次最佳男主角

  5 金培达 4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1次最佳音乐

  5 袁和平 4次最佳动作设计/指导1次专业精神奖

  5 张曼玉 5次最佳女主角

  数奖项·金鸡奖

  372人获奖 摄影和导演斩获多

  相比于金像奖,内地的金鸡奖最认的是摄影和导演。

  金鸡奖自1981年创立至今,共评出570个“最佳”,被372人分获。获奖达到或超过3次的人中,只有潘虹一人是专业演员——共拿过3次最佳女主角,其他6人全是幕后人才。

  其中获奖最多的是张艺谋、侯咏和冯小宁,3人都既是摄影又是导演。张艺谋4次获奖,2次是最佳导演、1次是最佳男主角、1次是最佳摄影;侯咏的4次获奖全是最佳摄影;冯小宁则获得2次特别奖、1次最佳特技美术、1次最佳摄影。

  金鸡奖获奖情况

  获奖者 获奖次数 详细情况

  张艺谋 4 2次最佳导演、1次最佳男主角、1次最佳摄影

  侯咏 4 4次最佳摄影

  冯小宁 4 2次特别奖、1次最佳特技美术、1次最佳摄影

  易振洲 3 2次最佳美术、1次最佳道具

  潘虹 3 3次最佳女主角

  金复载 3 3次最佳音乐

  冯德耀 3 3次最佳录音

  探原因·业内说

  优秀幕后人才 比好演员更抢手

  对于金像奖和金鸡奖的技术类奖项获得者重合率高这一规律,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好的幕后人才其实比演员更难找。“首先,演员群体比较庞大,再说一个角色适合谁演,并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标准,可能甲乙丙丁谁演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摄影、美术、录音、剪辑就不一样,它们是技术活,干不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好的摄影、剪辑就那么几个,大家都抢着用,得奖的概率自然高。”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寻龙夺宝》制片人刘志江分析说。

  资深制片人和发行人高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现在有实力的国产大片,不光演员要用一线的,摄影、美术、录音、剪辑也都要用一线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影片的质量。演员可能到某部戏里串个场马上就到别的剧组去了,但摄影、美术等就必须拍完一部戏才能接下一部,抢手是必然的事情。”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向记者透露,以作曲为例,一部电影,目前国内普通作曲者的报价大致是15万元,好的要30万-50万元,但即便如此,也经常找不到好的作曲者,“万一不行就只能到国外去请,大约要花30万美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

  技术奖重复多 大制作爱请名人

  香港金像奖董事、香港编剧协会会长邝文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技术类奖项本身就比创作奖更易重复。”谈及原因,邝文伟告诉记者:“在技术类奖项方面,大制作的影片相对容易获奖,因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上也就更为精细。大制作通常会找名导演来拍,名导演一般也会找有名的幕后人员,所以重复概率高也不奇怪。”

  大制作、名导演是不是幕后人员重复获奖的重要原因?香港金牌剪辑师邝志良告诉记者,自己能够多次获奖和名导演很有关系,“早年和成龙、洪金宝合作容易获奖,然后是王家卫,因为他用的菲林很多,也负担得起,40万张菲林剪出的100分钟的影片当然比10万张菲林剪出的影片要更好啊。”

  作为资深幕后人员,他还说:“与我合作的主要还是那些一起成长起来的导演,当你没有名气的时候,会有一些新导演找你,新导演成名了,你也就成名了,但是当你成名了,年轻的导演或是新导演一般就不好意思开口找你了。”

  设备不断进步 技术简单易操作

  邝志良在和记者谈到剪辑行业现状时表示,香港的剪辑师数量并不多,而且越来越少,原因有很多,但是设备的进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爸爸也是剪辑师,他那个年代剪辑师的培养时间很长,是用底片剪,后来技术进步了,可以在机器上剪了,边放边剪,相对容易了很多。”邝志良说,“现在技术又再次进步了,很多人可以自己拍片,在家里剪,我看过一些作品,剪得很有创意。新一代的导演在学校里就能学到如何剪辑,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意图,就可以自己做剪辑师。”

  如此下去,剪辑师这个职业难道要慢慢消失了么?邝志良笑道:“不一定,有些导演只喜欢剪自己的片子,因为他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但是别人的片子就不愿意去剪啦。”

  盯着光鲜幕前 技术人才培养难

  优秀幕后人才的稀缺,与高等院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有很大关系。

  以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生招生人数为例,其表演专业今年的招生人数尽管在去年的基础上已削减了一半,但仍然有30人;而剪辑专业方向的则只有12人,且归在导演专业内。

  同时,电影美术设计、电影人物造型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的招生人数分别为12人和10人,都比表演专业要少得多。“专业院校培养的相关幕后人才本来就少,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在毕业后转行了,比如张静初是学导演的,最后做了演员;张艺谋、顾长卫是学摄影的,最后也都当上了导演;冯小刚最初是做美术的,最后也做了导演。剪辑、摄影、美术这样的幕后人才稀缺是必然的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该人士称:“从高校到业界、从家长到学生,都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只盯着看起来光鲜的幕前人员。电影是一个集体艺术,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能把摄影、剪辑、美术、录音这些技术活干好,同样能成为大师,受到业界的尊敬。”

  本版文/记者喻德术王岗张婷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罗攀】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