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评:好莱坞银幕凭什么热衷“植入”中国

2011年08月04日 15:1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让我先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变形金刚3》里,华裔演员郑肯摇头晃脑的画面,让看过电影的人印象深刻。

  “穿着美特斯·邦威的T恤,喝着伊利的舒化奶,看着TCL的电视,用联想的电脑上网,这就是今夏的流行趋势。”对于中国国产品牌首次集体出现于好莱坞大片,不少网友评论其“具有特殊意义”,认为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的体现,展示了走向世界中心的决心。

  也有人质疑“广告植入”的方式,认为“本以为植入式广告是国产影片专利,没想到老美也被中国企业的糖衣炮弹轻松击倒”。

  不过,不管怎样,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出现和运用都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好莱坞大片的中国情结日渐浓烈。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片尾,爱丽丝继承父志,登上了去中国的商船;《2012》里中国制造解救人类的诺亚方舟;《功夫梦》中,新中国和新北京气象在影片中展露无遗。

  “中国元素让电影充满想象力,为大片带来不一样的观感。”美国电影迷林琳认为。

  一直以来,中国被西方笼罩了神秘的面纱。“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20世纪20年代,由罗纳德·诺克斯提出的荒谬戒条,被带入到美国电影里。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电影渐渐放宽对中国元素的限制。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电影对中国的诠释掺杂着不可避免的成见和迂腐,与其说是“中国元素”,不如说是一些怪诞符号。

  1968年赫苏斯·弗朗哥拍摄的《傅满洲之血》系列电影,刻画了当时西方人眼中邪恶的中国人——阴险狡诈、愚昧贪财、迷信等。

  电影《十一罗汉》里的矮个中国演员,《古墓丽影2》里中国人吓得尿裤子,《黑暗骑士》中蝙蝠侠的敌人是中国香港人,《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中国贩毒团伙……这些被丑化的中国人形象充斥着美国电影银幕。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角色是好人的话,外形都不怎么样;演员形象较好的,在电影里都演反派。”大学生罗翔宇分析,近几年美国电影里,中国人扮演的角色都不讨好。

  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西式解读,或者误读,使美国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加上美国电影巨大的世界影响力,它对中国形象的刻画,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在美国的历史中,中国十分弱小,华人地位也很低下。”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认为,美国误读中国形象是历史遗留问题,与两国当时悬殊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不过,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全面更新,这种认识反映到电影中,就是对中国元素从落后无知的歧视,转向了更多客观商业利益的思考。

  动画电影《花木兰》以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为原型,将中国故事和美国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功夫熊猫》更让中国国宝熊猫独挑大梁,从更多细节展现积极的中国色彩。这两部中国题材影片在美国大获成功,票房都超过3亿美元。

  美国电影人逐渐意识到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存在的商业利益,颇具东方传奇的题材,也成为他们猎奇的目标。“中美观众都喜欢看,满足了他们娱乐性的需要,这些大片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王文章认为,好莱坞是完善的文化产业,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迎合观众口味是主要目的。

  不仅如此,一批中国优秀导演和演员进入美国电影圈,取得巨大成功。成龙、李连杰的中国功夫受追捧;李安、吴宇森等导演的作品受青睐;周润发、张曼玉还被美国影迷奉为“最性感的亚洲明星”。由此可见,美国人通过电影了解更多的中国和中国人,美国银幕上的华人形象开始慢慢有所改观。 新华社 黄玥 任沁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