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鸡百花奖50年:见证中国电影辉煌低迷复兴三部曲

2012年09月29日 2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绍兴9月29日电(记者李飞云)29日,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浙江绍兴闭幕。今年是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成立50周年,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康健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鸡百花奖经历中国电影的辉煌和滑坡,如今再见证步入复兴期。

  康健民说,百花奖自1962年创办,当时全年出产故事片也就三、四十部,那时一部片子需要拍一年,都是从体验生活开始,因此那时的片子非常有质感。很多经典的影片都出自那个年代。

  1965年临近文革,第三届百花奖流产,紧接着是文革期间,当中停了16年。

  1981年恢复以后,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杂志《大众电影》夹带百花奖选票,“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再经过10年的文化凋敝,观众观影的热情非常高,凡哪一期有选票的《大众电影》都买。”康健民说,卖的最高一期《大众电影》达到940万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生态非常好。”

  中国电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滑坡,康健民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电视的普及,网络迅速扩张全覆盖,紧接着电视剧的兴起,以及随着中国人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都带走了电影观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和代表“专家”意见的金鸡奖合二为一,简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康健民表示,在这个时期,中国观影人数减少,投票人数锐减,金鸡百花奖的投票人数最低时仅有10多万。投票人数不够,就组织大型团体,如军队、学生观看,因此评出的奖项受争议,这也催生中国电影的改革。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出现转机,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电影真正面临“狼来了”,当时国家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电影进入产业化轨道。

  康健民表示,电影是在文化产业中最先动起来的。

  2002年,国家颁布《电影管理条例》,行业外的资金、人才迅速流入电影业,到2011年,中国有制片单位近2000家,电影市场呈现多元化,开始复兴,这从目前拥有的终端银幕数、影城数、产量、从业人数等增加可窥一斑。

  此时,金鸡百花奖也进行改革,规定入选片子票房过500万,推荐10部候选影片,从全中国观众中抽选101名观众组成评委团。康健民介绍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现在观众参与投票已经从2006年110万张,到今年的833万张。

  “金鸡百花奖是依附于电影业的繁荣和发展而形成的,跟国外相比,中国电影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原创性,因此在下一个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应从量到质的提升。”康健民如是说。(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