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思远:中国电影到了确立游戏规则的最佳时机

2013年05月20日 15:47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萧红》剧照

  曾慧眼挖掘出成龙、徐克等明星影人,曾执导或监制《廉政风暴》、《新龙门客栈》、《醉拳》、《黄飞鸿》系列等经典影片,号称最了解内地电影的香港影人吴思远是第一位北上拍片的导演,十年前,他缠着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在CEPA协议中加入有关香港与内地电影合作的内容,为寻求两地电影大融合东奔西走。上个月,第32届香港金像奖全票通过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昨日,这位太平绅士作为UME影城董事长为庆祝影城开业来到石家庄,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谈到中国电影,他毫无掩饰他的欣慰和期盼,对于目前行业里存在的问题,他有自己的思路,并呼吁更多人趁着最好的时机推动健康机制的建立。

  本报记者 刘江平

  1

  变化可喜《西雅图》五年前不会上映

  燕赵都市报:前几日,导演李安说,内地电影市场非常好,可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真正的好片子,您觉得目前华语片质量如何?

  吴思远:李安这样说可能是他没看多少部内地电影,或者理解为,影片整体水平还可以提高。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化时间还不长,发展到目前的状态非常难得,电影环境的改善都不能用明显来形容,简直是突飞猛进。我看过许多大陆的电影,有很多不卖座的片子质量相当不错,李安应该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些小众片的。

  燕赵都市报:电影环境的改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思远:五年前,《北京遇上西雅图》、《泰囧》、《毒战》的剧本都不可能通过,小三、国外产子、在泰国傻乎乎的形象、缉毒警察被杀……这都是不能被表现的。现在尺度在慢慢地放开,这个绳索绑了电影人几十年,现在慢慢解开。以前,电影院环境很差、很破旧,影片质量、音响效果都不好,观众都没有观影意愿。我最清楚中国对电影的改革力度有多大,最大的突破就是引进国外大片,这是市场发展的原动力,还有放开民营企业拍片、发行,很多人以为这是理所当然,其实是很多努力换来的。

  燕赵都市报:从我们组织的“燕都观影团”的观众反馈得知,符合观众期待的影片确实不在少数,能否获得观众共鸣可以作为判断影片优劣的标准么?

  吴思远:电影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娱乐。所谓水平,也要适应观众的需求,导演不能故意要去拍所谓高水准影片,脱离这个阶段观众的欣赏水平。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走。内地市场潜力很大,观众欣赏水平随着进口大片不断引进必然在提高。大众电影和小众电影面向的受众不同,小众电影当然不能和大片比票房。冯小刚想言志的电影《一九四二》也当然不能和其他喜剧比反响,这种表现苦难灾荒的影片市场反应不可能好。

  2

  问题堪忧 明星成为社会另类贵族

  燕赵都市报:香港电影近两年在“寻根”,而同时带着一种刻意的“去内地化”倾向,这是什么情况呢?

  吴思远:是合拍带来的后遗症,两地市场体量不能差距太大。合拍片给了香港电影生机,但有得就有失,得到了市场,失掉了香港电影的味道,很多内容不伦不类,扭曲了本意,香港观众不爱看,而本地化的香港电影受到了欢迎。我们不能再提合拍片,合拍十年下来,它的功能任务都结束了,大陆的女主角配一个香港男主角,久而久之,香港没有女主角了,而男主角50多岁了还在演小生,内地看了一段时间合拍片后也觉得不好看了,也要寻求本土的故事,撇开以前香港的优势,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香港人心理不平衡,所有会有“寻根”。但香港电影就是中国电影一部分,必然会融入华语片中,现在台湾也想进入内地,内地市场太诱人了。

  燕赵都市报:香港影人似乎很团结,没有作品提名也都去支持金像奖,您曾担任了五届金像奖主席,这一点是怎么做到的?

  吴思远:这是我经营了很久的一段回忆,以前不是这样的,没有提名的明星都不来,颁奖嘉宾也很难请,颁小奖不来,有不喜欢的颁奖嘉宾也不来,办一个奖项很艰难的,要公正,要有影响力。明星都去戛纳,是因为电影奖项有价值,有曝光率,这就是利益的计算,本土的奖项要做的有分量不容易。

  燕赵都市报:明星成为稀缺资源,症结在哪里?

  吴思远:近些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个明星,他们太不愁没戏拍,如果一个女主角有20个人可以选,她们就不会那么奇货可居,可是目前不是李冰冰就是范冰冰。明星已经变成社会另外一种贵族了,他们很稀缺,从头到脚都能拿广告费,不是轻易能请动的。没有导演愿意去培养新人,这是短见的制片人、导演造成的。新人难有市场,但一部影片可以选择一两个主角用新人,《北京遇上西雅图》也可以用刘德华、郭富城拍,但用了吴秀波,观众也接受了,此后许多片子都会和他拍。我也有一个故事想找他拍,我在上海和他吃饭,他把帽子压得很低,留胡子,还是不断有人找他拍照。电影不要都是把A级明星加起来,保险系数是很高,但没有了导演的价值,都是明星的卖点。

  3

  规则待定 《萧红》不该统一发行

  燕赵都市报:有些品质优秀的小众片无法得到院线的支持而出现“一日游”现象,比如三月份上映的《萧红》,作为院线商,您认为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吴思远:不同影片在市场发行策略上必须有所区别,电影应该是多元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影片都应该有生存空间。小制作电影,应该给它创造条件让其生存,不一定要成立艺术院线,可以通过政府调控,减免基金、税金,设置奖励等方式,让院线拿出专门的影厅放映。

  我当年监制的《宋家王朝》,在日本非常成功,每个城市只有一家电影院放映,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就集中到这个电影院观看,这影片持续放映了一年。《萧红》也是如此,不能单一的全国发行,如果是我,我会选五六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两家影院,商量好分账,让影院保证上映一段时间。现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不成熟,遇到一些情况还不知道怎么办,慢慢会成熟起来。

  燕赵都市报:市场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对策?

  吴思远:《泰囧》和《人在囧途》不是在打官司么?这在成熟的电影工业市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片名登记制度可以杜绝这个问题,在香港,上映的影片会在导演会登记,有疑似重名的影片是不能登记的,除非得到书面同意或者付费等,剧本抄袭区分也很简单,剧本需要用挂号信寄到总会,如果有争议我们会把信交给法庭。

  随着电影事业发展一定有很多矛盾纠纷,现在趁着最好的时候确定制度,让大家来公平竞争非常重要。我对中国电影很有期盼,希望它健康的发展。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及时制定好的游戏规则。

  燕赵都市报:您心目中电影市场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

  吴思远:我强调多元,娱乐片、恐怖片、小众片都要存在,还有一些让人思考的影片都能有存在的空间,电影当然有卖座和不卖座的,希望不卖座的电影都只是质量的原因。

  我们不能只看到170亿票房,2万块银幕,也要看到问题,分级制度还在回避,此外,还应该允许民营来参加电影工业建设,题材还应更多样化。

  4

  希望之光 新导演让市场改朝换代

  燕赵都市报:今年以来,许多新人导演的影片受到观众认可,这是什么征兆?

  吴思远:新人导演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中国电影正在改朝换代,大家都看得到,不再是靠着几个卖座导演拍大片,以前的大片,就是大明星大制作大成本,现在则是中等制作,有接地气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就是卖座电影,这说明电影在中国是有恰当需求的。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比如贪污、社会不平等都会引起更多共鸣。

  燕赵都市报:对于石家庄的市场,您有什么看法?

  吴思远:开始考虑在石家庄开设影城时我们是有顾虑的,现在觉得很好。我们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我相信有一定的规模、水准,观众都会喜欢。以重庆为例,刚进驻重庆时都是放映下线的影片,我们很怕观众看不起。现在重庆是票房产值很高的城市,现在群众需求都是一样的。只是对于电影院的规划,应该计算有多少人口需要几家影院,现在全国都一样,没有规划。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