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电影好口碑之外还需好票房

2013年06月24日 11: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档期被称作“神奇的电影档”。一部国产大片《天机·富春山居图》遭到全民吐槽,但票房依旧轻松过亿元,而一部曾代表台湾地区出战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选的佳作《逆光飞翔》却遭排片冷遇。无独有偶,6月12日,香港电影《光辉岁月》剧组突然发表严正声明,呼吁暂停放映影片,原因就是剧组认为这部诚意之作排片场次只有不到3%。电影市场正在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现状。

  近日,主旋律艺术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北京举办了观片研讨会,会上该片的创作者联系当下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谈了对电影创作、电影市场的看法。

  主旋律影片担忧市场

  曾经凭借《爱在廊桥》、《少年毛泽东》等影片9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鹰奖、百花奖的女导演陈力精心打造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为调查三年自然灾害来到河北革命老区,与那里的老乡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实际上,说起主旋律电影,近年来在市场上的处境颇为尴尬。年轻观众一向对此类电影抱有“说教、难看”的固定看法。在当天电影的看片会上,观众中有十几位大学生。学生们不但认真地观摩了电影,还就电影创作中的历史背景和拍摄细节与主创人员进行了交流。时代的距离、主流价值观的立意,丝毫没有影响年轻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接受和肯定。学生们被片中表现出的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与宏阔历史背景下的叙事方式不同,陈力选择将政治人物的大格局转换到历史的小切面,巧妙地利用周恩来身边的摄影师这样一个小角色揭示周恩来困难时期下乡私访、批判谎话提倡真话、因政策失误向百姓道歉等具体事件的呈现,真情实意的流露,拉近了伟人与观众的距离。

  在市场热烈拥抱商业大片、娱乐电影的当下,这样探索艺术、树立主流价值、联系历史关照现实的电影似乎出现得不合时宜,市场又似乎太需要这样的影片了。“观众需要好电影,中国需要好电影。”《逆光飞翔》的出品人王家卫在极力推荐这部佳作时始终如此强调。

  然而,肯扎实以传统叙事塑造人物,追求以真情真意打动观众的导演陈力却不无忧虑地向看过影片的大学生们询问:如何让这样的电影更好地走向市场?

  让电影来选择观众

  实际上,陈力对《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担心也是目前电影市场的现状,电影叫好不叫座已是市场常态。之前,电影《赛德克·巴莱》、《钢的琴》等都曾在市场上惨败,即使影片主创亲自呼吁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也无法改变其市场境遇。就此,导演王家卫不禁质问:“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在替观众选择电影?”

  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谈到了如今电影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现在的电影观众,主要是以“80后”“90后”为主体,虽然这样一群电影观众沉浸在美国商业大片中,对别人的历史文化有更多的感动和认同,但他们自身最关键的特性就在于对多样文化和多元价值的包容,而主旋律或者带有主流价值观的电影,更应该承担起对这些观众的引导责任。李道新认为,像《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类艺术电影,“倒不一定是完全不能征服年轻观众。我们不必要过度悲观。”而这样的电影,“也不一定非得要进电影院,它还有很多种放映方式,比如说网络视频。其实我们把它放在网上,等待着它的受众出现,在很多时候它也会慢慢转化成一种力量,这样也很好。”

  当电影主创们都在头疼于琢磨观众选择电影的口味的时候,也许让电影来选择合适的受众也为目前电影市场的怪现状提供了一个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在论坛上表示:“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恐怕期待一部倾向艺术追求,明确宣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会获得年轻人的追捧不太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当下时代,不需要有这样的创作者以认真、扎实的镜头语言去再现历史时代,把握领袖人物。”周星认为,考察一部电影最终有没有价值,肯定不会以票房高低来衡量。“这个时代,还需要有创作者放下急功近利,用心和情感做细致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有价值。”周星说。

  过度娱乐让“电影处在悬崖边”

  好口碑电影难有好市场,有人将根源指向院线向观众“强买强卖”,有人指向创作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有人指向观众欣赏品位不高。在业内专家看来,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观众并非没有品位和判断力,只是他们更加依赖电影能够产生的娱乐效果。

  中投顾问蔡灵表示,自2002年《英雄》开启了我国大片模式之后,大片便成为了我国电影发展的大潮流。其运用豪华的明星阵容、震撼的视听效果产生极具诱惑力的“眼球效应”吸引观众。但多数大片将重点放在“眼球效应”上,忽略了电影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忽略了国产电影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

  近期,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在某一娱乐产业论坛上发表的对未来电影产业的预测令人深思。斯皮尔伯格说,电影产业正在悬崖边上,娱乐内容太丰富,而人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这导致现在的电影公司日趋保守,只对超级大片下注,宁愿把2.5亿美元投给一部大片,也不愿意扶持一批个人化的小作品。他认为,将来只要有几部大片失败,产业模式一定会重新洗牌。

  这也是蔡灵在分析近期电影市场时的看法,若所谓的烂片在电影市场中泛滥,将引起观众对国产电影失去信心。某些差片票房的成功,可能在市场上招来效仿,但电影在商业成功之外,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价值。   记者 于 帆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