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明星当导师:节目够养眼 专业难保障

2013年08月01日 13:17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我要你的声音”、“你就是我的公主”、“我被你的声音惊呆了”……今年暑期打开电视,除了看到一众“回锅肉”边唱着歌边把自己的梦想调到“Repeat(循环播出)档”,众多导师的搞笑评语似乎也成了火爆真人秀上的另外一道风景。曾经毒舌柯以敏,化为二哥黄晓明;除却黑脸包小柏,换来怒哥一厂花。昔日选秀评委席,而今导师满天飞。从过气歌手到当红小生,从严厉毒舌到温情卖萌,从愤怒离席到丢麦明志,换个名字升级到“2.0时代”的导师,变化的远不止一个抬头名号那么简单。

  ★升级一 导师身份

  从过气歌手到当红偶像

  《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中国星力量》……要问今夏荧屏谁最火,歌唱类比赛节目“舍我其谁”。而从去年的“好声音”开始,这些真人秀的评委们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导师。一夜间,“导师”红遍荧屏。但从点评加评判的功能来看,“导师”无非就是“评委”。除了“好声音”让导师成为学员的领队,同时还可以参与学员的商业开发分成,如今荧屏上大部分的导师,可以说无非是评委的“新瓶装旧酒”。

  变化终归还是有的,如今导师席的座上宾,和当年的评委阵营可谓天壤之别。依稀记得当年的《超级女声》中的评委,不是柯以敏这样的“非著名”歌手,就是黑楠这样的“非著名”音乐人,甚至连包小柏也是在加盟“快男”后,才逐渐为内地观众所熟悉。除了这几个,当年的“快男”评委现在还有谁?即便连问几个资深娱记,他们都得摸半天脑袋,你又能想起几个?

  但如今真人秀的座上宾可不得了——“好声音”里,那英、庾澄庆早在首季就实现了“翻身”,张惠妹是当仁不让的天后,汪峰则是如今国内摇滚的一面旗帜;“梦之声”里的韩红,不论唱功、人脉,甚至是脾气和体重,都堪称如今歌坛的“大姐大”,王伟忠自然是综艺界的“一代宗师”,登上过奥斯卡颁奖礼的李玟说是国际巨星也能服众。

  如果说当年的选秀是一些“非著名”音乐人咸鱼翻身的平台,而今的真人秀导师则是巨星闪耀的舞台。而且很明显的一点是:唱功无所谓,名气第一位。于是“国际章”可以来选“最强音”,黄晓明和陈坤也都成为了唱歌类节目的“导师”。

  分析原因:自己都没名凭什么当导师?

  从非著名的专业音乐人,到影视巨星纷纷来当音乐节目的导师,这个变化究竟是为什么?要揭开这个原因一点也不难。昔日“超女”十强艾梦萌,以及央视《星光大道》周冠军都来报名“梦之声”;已经出过专辑的关喆,还有《甄嬛传》主题曲原唱者陆续参赛“好声音”,甚至连柯以敏都曾以选手身份,报名一档歌唱真人秀比赛“回锅”了。选手实力都这么强,能点评他们的还有谁?“要么就找真正一流的音乐人,实在找不着,不如找个影视或者偶像巨星,评不了就谈感觉呗!”一位观众的话似乎就是对如今真人秀巨星云集的最好注解。

  利与弊:节目够养眼,专业难保障

  当红影星来当导师,好处很明显。这些当红巨星或者偶像的粉丝无疑成为节目最大的观众群。不信?去“梦之声”现场看看黄晓明的粉丝就知道,现场主持人只要叫到一声“晓明”都能引来现场100分贝的尖叫,这恐怕是当年的柯以敏们怎么也达不到的高度。或看看“厂花”陈坤微博里的一片力挺之声,你就能明白这些巨星对于节目的意义。

  相比当年的“选秀成就评委”,如今却变作“节目成就影星”。一位业内专家就直言,这些偶像虽然能给节目带来人气,但丢掉的却是专业。陈坤虽然曾是东方歌舞团的独唱演员,还开过小型个唱,但有媒体笑言,他曾在演唱会彩排时唱跑调,被记者抓了个现形;如今在“快男”评委席上的他,又在为选手现身说法清唱“新不了情”时走音……相比陈坤,黄晓明那显然就更不叫“唱”了,顶多只是在韩红的揶揄下哼两句,点评时也自动跳过选手的演唱水准。只能说,从来就不会唱歌的黄晓明会扬长避短,曾经会唱歌的陈坤却有些技艺疏松。只是在这些纷纷宣扬尊重音乐梦想的节目中,唱功是否真的可以被避掉?技艺是否允许疏松?这似乎是个问题。

  ★升级二 点评风格

  从“毒舌”转变成“小清新”

  在昔日“快男快女”时代,和选秀节目新闻相关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毒舌”二字了。或许也正因为本身就不够著名,于是这些评委,似乎都只有通过“毒舌”来证明自己的专业。于是他们的语录在如今看来还是这样狗血:“你这是泼妇唱法”、“你要手纸吗?我觉得你在闹肚子”,这是黑楠的泼妇式点评;“你要赶快减肥,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只母猪在台上唱歌!”柯以敏这番话在当时都引发一阵狂批,甚至引起网上“万人倒柯”事件,最后以柯以敏辞去评委才告平息。黑楠也曾因毒舌而遭到疯狂歌迷枪击座驾。甚至连当年《梦想中国》中李咏的一句“听你唱歌会做噩梦”,一不小心成为央视的“娱乐底线”;“我按铃是为了救你,怕再唱下去你会撑不住了”,巫启贤装“好人”的话里着的是刻薄;杨二车娜姆更是不知收敛:“你要这个样子站我家门口,我拿扫把把你扫出去!”

  相较之下,如今的导师们都是“文艺小清新”,“你是我的公主”、“你唱得太好听了”、“我被你的声音深深震撼了”,这类感动的话几乎随处可见。开创导师模式的“好声音”更将导师的亲和度做到极致,“选我选我”、“快来我的Family(家族)”,甚至“我可以帮你一起带孩子”都用上了。“梦之声”里则更多是签唱片邀个唱,“我要你的声音”,韩红只要开口说这话,就知道她又准备认个徒弟了;而李玟也不甘示弱,听到央吉玛和阿来的声音,立即邀请他们来自己的演唱会。

  分析原因:“毒舌”风险谁敢担?

  导师们点评越来越“软”的点评,首先毫无疑问是吸取了第一代评委们的教训。当年那些“毒舌”们的言论,不仅让自己引来一片骂声,甚至险些给这个行当都带来灭顶之灾。在毒到不能再毒后,广电总局果断出手,杨二车娜姆们的最终结局是,自己全被“扫”了出去。

  于是,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播到一半被叫停的选秀,甚至连之后央视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也没了下文。再后来,就是人们熟知的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出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措施。所以,换句话说,即使是如今的导师们想毒舌,投了大把银子的电视台,可不愿意担这个风险,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堵上他们的嘴。

  利与弊:插科打诨多,一针见血少

  导师们温柔的点评,自然是一种最好的鼓励,但这些节目毕竟也是比赛,没有失败者的映衬,成功也就很难耀眼。很简单的道理:黑暗中,哪怕一个只有5瓦的小灯泡,都会如此明显;但100个高能灯放在一起,结果只有一个,谁都找不出谁。

  当赞扬歌喉的话已经“词穷”,导师们只有想办法往另一方面去表现:要么就是抢人,“你来我的Family”、“你来我的House”。其实至今没明白,“阿妹Family”和“那英House”,如果换成“那英Family”和“阿妹House”有什么本质区别。要么就是邀请参演自己的戏、做自己个唱的嘉宾,要么就是直接签约。但喧嚣中,一针见血的点评还真的不多。

  不少观众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可庾澄庆和王伟忠,觉得他们才是如今导师中的“定海神针”。庾澄庆虽然有些怪,但点评能一阵见血,比如本周将播出节目中的刘籽辰拥有不同的音域,当另三位转身的导师都忙着“抢人”时,没转身的庾澄庆却发现一个问题:“你可以跨很多界,却不知道究竟可以放哪块。”面对冷碗碗和李路路这些学员,当其他几位导师都纷纷认可,但王伟忠却发现他们身上缺乏的那种可塑性,王伟忠追求的“个性”,恐怕也是如今导师席上所稀缺的一种气质。

  ★升级三 配合程度

  从“大不了走人”到“用生命卖萌”

  当年的那批“毒舌”评委,或许本来就“非著名”,拿的钱也不算多,因此很多人对节目主办方即电视台并不是言听计从,也正是如此,如今大火的曾轶可,在当年“快女”的赛场上,却让包小柏听不下去,甚至愤怒离场,最终湖南卫视不得不出动高层,才能将其请回。

  相比当年评委的血性,如今的评委显然更配合节目。今年所有的导师中,最配合的毫无疑问就是黄晓明。正是知道自己专业性不足,黄晓明索性便把自己摆到了“二哥”的位置。于是,当盲人学员上台,黄晓明配合当起奶爸;当李路路说自己没穿过好西装,黄晓明迅速脱下自己的西装披在他肩头;当冷碗碗说崇拜自己,他扮起她的男朋友;当“大陆Hold住姐”胡一凡现身节目,黄晓明立刻放电;当韩红的“皇上”瘾犯了,他又立刻谦卑地化身“嬛嬛”;甚至当节目组要求“改变自己”,韩红只说是要减肥,黄晓明却配合得化上“朋克烟熏妆”。“二是一种人生态度”,“做偶像就是要在别人看腻你之前改变自己”,难怪有人说,黄晓明已经是“用生命在卖萌”。

  而同为偶像的陈坤,应该说还是有些个性。只可惜,相比当年“冲冠一怒”离席的包小柏,这位“厂花”最多也只能用把耳麦丢向谢霆锋这个暧昧的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所以说是暧昧,是因为就在媒体纷纷猜测两人不和时,却有现场记者发现两人在后台关系非常不错,相互模仿对方戴对方的墨镜。难得的血性,又多了一丝表演的悬疑。

  如今舞台上,真正敢不配合的导师,恐怕就属韩红和李宇春。要求导演加名额、一句“大局为重”、一张弃权票,不按常理出牌的韩红,恐怕是“梦之声”如今最头痛的导师。而李宇春也丝毫不给“老东家”面子,据传开出“不参与炒作、不希望现场镜头以她为焦点,以及一旦发现有任何黑幕就立即退出”的三大条件才答应出任评委。但前者的不配合太过率性,后者的三大原则究竟是作势表态,还是真心要求,恐怕还得用时间来证明。

  分析原因:各怀目的就难坐怀不乱

  导师和评委们对电视台的配合,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二字。过去的导师拿的是出场费,如今的导师和真人秀之间,如果还仅仅是用出场费来计算,难免太过简单——“好声音”提出了收益分成的模式,就让导师可以分享旗下学员的彩铃等商业开发利润。不仅让导师真心来选学员,导师对学员的质量也就更为重视。但当“好声音”的影响力足够大,商业价值越来越高,导师们的选择有时候就不得不听听来自市场的声音。

  除了利益捆绑,真人秀也是导师们最好的植入广告平台。于是李玟在“梦之声”里多次用“偷心贼”来夸学员,韩红就曾看不下去直说:“她这是在打歌。”此外,“梦之声”此前也曾多次在节目提《中国合伙人》,毫无疑问也算送给黄晓明的软广告。当你有利益握在别人手里,自然就难坐怀不乱。

  利与弊:节目好看但有些单调

  导师和节目组劲朝一处使,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导师太听话,节目也就枯燥乏味。曾为央视、东方卫视等多个节目做过广告代理的资深电视人崔先生就直言,真人秀最大的亮点在于“真实”,“我们注意过,越真实的节目收视率越高,也越能赢得广告商的心。导师在节目中就应该是独立的一种身份,喜欢或不喜欢,只要自己有合理的理由,就不该受任何影响。如果和节目的捆绑过深,导师的独立性或多或少就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节目组喜欢的选手意味着更大的价值,如果导师有不同意见,就要掂量掂量是否要和钱对着干。”

  过于配合往往还会失去个性,汪峰日前受到的批评,显然与他的专业无关。“你的梦想是什么?”“你选这首歌一定有什么理由?”汪峰的问题也不能算错,只能说他配合节目需要,追问梦想的方式有些单调、机械。难怪乎,有人调侃汪峰就是“好声音”里的白岩松:在听到好听歌后,当头被浇一盆冷水。只是,就算是白岩松主持《感动中国》,恐怕也没这么严肃吧?

  (记者 茅中元)

  声音

  师道尊严靠边,导师也被消费

  音乐选秀节目,从来没有像今年夏天星星燎原般无处而不在。

  据悉,今年有二十余档音乐类选秀节目鏖战荧屏,最先热起的《我是歌手》,接着《中国最强音》、《我为歌狂》,然后《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最美和声》……一个个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遥控器所调之频道,似乎无人不在欢唱。最终,国家广电总局不得不出来维持一下“秩序”,颁布“限歌令”,才调控了一下疯狂的局面。

  比起全民唱歌的势头,各大明星纷纷挤入评委和导师的席位更引人注目。老实说,今年选秀节目虽然热火朝天,但看来看去没几个亮眼的,或者可以说出罕有鲜明特色的歌者,反而是那些坐镇评委席的大明星导师们吸引了大把大把的眼球。

  评委席,回首而望,其实也算经历了“蜕变”。最初的音乐选秀节目,评委基本上是以“专业面孔”出现,身份专业、点评专业,附带示范几句正确唱功,以彰显师者尊严。偶尔出现过几个异类,戴朵红花、送副耳环之类的非正统之举,立即会招致媒体的口诛笔罚。不过,世道变得快,自从“达人秀”重推评委“三人行”的精彩互动点评,“好声音”开创“导师负责制”,“YES”和转椅便红了一季荧屏选秀。从此,娱乐精神深深烙在导师椅上,导师开始变成观众消费对象。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选择在一处开加油站取得成功后,中国同行会在周围纷纷开起加油站,直到把第一家拖垮。某国同行则选择开一家超市,开一家饭馆之类,与加油站相辅相成生存,把这一地区生意做得兴旺发达。事实上,今年我们就看到了电视荧屏这种竞争。最得益的就是明星导师了,凡是只要觉得自己会唱点歌的都来了,其中打酱油捞外快的明星多如牛毛,甚至不乏小品演员。

  导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承担起娱乐荧屏的功能,成为整个产业利益链中亮闪闪的一块。在一个媒体圈子给选秀节目导师各种表现打分中,可以看到,深谙娱乐精神善于配合、会“二”爱扮萌敢于拿自己开涮的,都是高分获得者;专业,已在其次,能给节目增添效益,变成真金白银,才是重中之重。啊呀导师,你还较什么真啊?  (作者 李 伶)

【编辑:上官云】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