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神探联盟》编剧吴峥:我的作品神而不雷

2013年08月09日 14:11 来源:苏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新神探联盟》昨晚开始在央视8套晚间播出。这是著名青年编剧吴峥继《寻枪》、《陆小凤传奇》、《镖行天下》后第四部推理作品。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峥表示,国产侦探剧的发展空间很大,国外许多播了十几年的品牌侦探剧至今仍有生命力,精彩故事、精良制作的季播剧模式应是侦探剧的发展方向,而好剧本是这一切的基础。

  成为编剧要感谢陆川,他是我入行的引路人

  苏州日报:苏州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生活记忆,你认为这座城市的特质是什么?如果在自己编剧的作品中以苏州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会是什么类型的故事?

  吴峥:苏州是我家乡,自然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虽然我现在定居北京,但是每年都会回苏州看望家人,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我觉得苏州的特质是温婉秀美,人杰地灵,堪称人间天堂。我非常希望今后以苏州为背景写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这需要好好地深入生活去挖掘。

  至于故事我觉得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古装传奇,也可以是反映现实生活,但一定要能表现出苏州独有的意境。具体的选题,我觉得苏州的名人,范仲淹、冯梦龙、唐伯虎都是很好的题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变化和苏州人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的创业故事也值得大写特写。

  苏州日报:你是如何走上编剧之路的,而且主攻侦探题材?

  吴峥:我从小就喜爱电影,梦想有朝一日成为一个电影人。后来上了同济大学的工科专业,毕业后参与设计高速公路,与影视“八竿子打不着”,但心中的梦想还是放不下,工作之余我会为报社写影评什么的。2000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陆川导演相识,当时我俩都还是毛头小伙子,怀着一份对电影的挚爱与执着开始了一些合作,然后我就走上了编剧道路。所以,陆川导演算是我入行的引路人。

  我个人比较偏爱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再加上学的是工科,逻辑思维比较强,与感性的编剧创作相结合就非常适合写悬疑探案类题材。我自己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作品《陆小凤传奇》就是探案类型,当时CCTV6电影频道找到我,希望根据古龙先生的经典小说改编一套系列数字电影,我在保留古龙原著风格的同时,突出了武侠探案的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自此一发不可收,创作了不少探案类型的影视剧。其实,4年的工科学习和7年的设计工作经验对我帮助特别大,这些经历让我学会吃苦,学会坚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新神探联盟》是一部“扫雷剧”,我给自己打70分

  苏州日报:对《新神探联盟》这部作品,你的评价是什么,播出后的效果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仅仅从编剧的角度而言,值得欣喜的突破是什么,有待提升的空间又是什么?

  吴峥:对于《新神探联盟》我个人给打70分,“新神探”作为一次创新和尝试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跟美剧英剧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在下一季做得更好。

  就目前反馈来看,播出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因为《新神探联盟》不但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受到了英美剧迷们的热议,就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对它很感兴趣,说明“古案今拍”的概念老少通吃。从编剧角度而言,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的国产探案剧在与国际接轨,终于有观众开始拿国产探案剧与美剧英剧做比较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突显我们自己的风格,走出新派国产探案剧自己的道路。

  苏州日报:有人评价《新神探联盟》 情节有技术性也传递正能量,你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吴峥:树立三观,传递正能量,是我们在创作之初就确定的方针。现在荧屏上充斥着各种“神剧雷剧”,《新神探联盟》虽然很“神”,但是它绝不“雷”,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扫雷剧”。我一直在说,做为传播者,我们不应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古案今拍”仅仅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如何用今人的视角看待过去的经典。虽然本剧的主人公和故事借鉴于包公案,但剧情本身是完全原创的。全剧四个单元《铡美案》、《乌盆记》、《狸猫换子》、《五鼠记》的故事核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设定,借古喻今,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拉近了我们与观众的距离。比如,我们新编的《狸猫换子》 情节直指关乎民生的“医药大案”,反贪反腐让观众感到过瘾,而在《铡美案》中富二代刘晓娜在醉驾被抓时大喊“我爸是××”,《乌盆记》中则辛辣嘲讽了“买房难”以及全民收藏热背后的种种乱象。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物也好,一个剧本也好都要先找到自己的家园,找到自己的根,才会扎实,不轻飘飘的。《新神探联盟》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学经典,骨子里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这一点始终要坚持,否则就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编剧要尊重观众、引领观众,才能赢得观众

  苏州日报:这几年蛮多编剧进入大众视野,曾被人们认为是幕后的职业越来越多走向前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状?

  吴峥:其实不是编剧要进入大众视野,而是影视剧这个行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编剧走出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美国影视界,编剧在一部电视剧中的作用非常大,甚至大多数美剧的制片人就是编剧,因为编剧是对一部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了解最透彻,最深入,最能掌控全局的人。我个人在自己创作的影视剧中也一直担任监制或制片人的角色,而且我在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的活动中呼吁过,希望有能力的编剧担当起更多的责任,这是对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负责,是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负责,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苏州日报:你说自己作为编剧的理念是坚持大众化、商业化和类型化的写作路线,给自己确定这样的一个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吴峥:我认为影视剧作品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以前国内的影视人都羞于谈商业化和类型化的创作,但是一个国家的影视产业发展壮大必然要走类型片的道路。这两年《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 的成功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而我不是科班出身,纯粹是靠自学和二十多年的看片量积累下来的,所以我没有理论禁锢,我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爱看什么,作为创作者要尊重观众,引领观众,不断给观众惊喜,你就能够赢得观众。

  苏州日报:作为编剧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你觉得在这份工作中得到的快乐是什么,让你痛苦和抓狂的事情又是什么?

  吴峥:作为一个编剧需要感性的写作,理性的思考,掌握写作技巧只是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生活阅历的积累,不断地学习,敏锐地去观察人与社会。另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编剧必不可的素质,编剧不是写小说,不是个人行为,需要跟导演、跟制作方和拍摄团队密切合作才能拍出质量上乘的作品。

  虽然我现在已经走上了制片人的道路,但编剧依然还是我最喜爱的工作,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作型的制片人。因为写作的乐趣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非常奇妙。写作的过程很像是走入一座大森林,充满未知,需要披荆斩棘寻找道路,困在里面走不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让你坐卧不宁,百爪挠心,当你走出来的时候,那种豁然开朗的欣喜和愉悦是外人体会不到的。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