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小时代》:提供了青少年需要的幻梦感(图)

2013年08月22日 09:4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用两部加起来不到四小时的电影来描述一个时代,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敬明的聪明之处是加了一个“小”字,从名字上就宣告它只是小部分人的时代,在两部电影中都反复地强调了这点。有人要从这两部电影中窥探整个时代的面貌,那他一开始就找错了入口。

  大家讨论这两部电影经常会偏离正轨顾左右而言他,很容易从单一文本讨论演变成自己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表达。相对来说,《小时代1》要强于《小时代2》。毕竟第一部是系列开篇之作,有原著作底子,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把关,再借用《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的叙事外壳,起码故事主线清晰,都市景观充满现代感,人物之间有基本的矛盾冲突。况且郭敬明在商业手法上一点不稚嫩,俊男靓女,香车豪宅,能保证观众在电影院中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他采用最简单的直给方式将信息呈现给观众,不讲究影像、叙事创新,更谈不上情感表达的艺术性,所以人物的行为和观念都非常直白,尤其是关于物质的展示,包括物质本身和物质观念都显得是那么赤裸裸。郭敬明的个人价值观完全通过这种方式展露出来,而且非常理直气壮,这自然会刺激到一部分人。

  《小时代2》走黑暗路线,开始全面展现主角在亲情友情爱情上的分离与伤害,它们不涉及社会层面的残酷。顾里失去父亲,四位姐妹失去爱情,顾里和南湘的友情破裂,但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小圈子。第一部中还有灵光一现的长镜头场面调度,第二部则彻底回归了MV风格,大光圈大特写慢镜头滥用到简单粗暴的程度,这是作家转变为导演很难避免的缺陷。第一部中还有四人姐妹情谊的渲染,还有林萧职场奋斗的努力,第二部几乎难觅让人心生温暖的情感,更谈不上所谓的心灵成长。

  从这个意义来说,第二部是一次倒退,尤其是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来说,显得节奏混乱、情感苍白、思想幼稚。顾里生日宴会上那场餐桌戏就是失败的典型,几位主角爆发得无铺垫,从亲密无间的朋友恋人突然间变成了相互嫉恨的仇人,表演生硬做作,演员好像只是会念台词的木偶一般。这说明郭敬明还是缺乏将文字转变为影像的能力,事实上,他那过于文艺小清新的旁白与整个直白的影像非常不搭,对一群偶像演员的调教也显得束手无策。

  这是两部电影都存在的硬伤,这种技术上的不过关直接损害了电影的艺术性,也难怪那些看重艺术品质的观众会如此不满。当然更大的争论在于所谓价值观扭曲问题。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小说的出版并没有引起如此大范围的口诛笔伐,当它变成传播性更广的电影时却造就了如此激烈的舆论漩涡。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影片将更多的观众拉进影院,观众拥有不同的人生经验与价值观,对这部电影批评的泛化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这个时代价值观的争论。

  首先要明白的是:电影《小时代》与小说一样,是主打粉丝的青春电影,如果去翻看那些口水战中的评论就会发现,粉丝基本上是满意电影品质的,同时指责批评者不理解他们的观影口味。我在电影院观看的时候也发现不止一个女粉丝泪流满面,如果不是忠实粉丝确实很难理解。所以《小时代》系列不过是目标精准的商业电影,根本承载不了一部严肃电影的文化责任。有影评人甚至用威权文化等过于学术的理论进行批评,并且因粉丝看不懂这套批评语系而自得,从一开始就没有将粉丝置于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而对于这样一部浅显电影非要分出品位高低么?还有些道德批评无非是老调重弹,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被误导忧心忡忡,可是在市场与价值观愈趋多元化的时代,这样是否将青少年的判断力想得过于简单了?

  中国的电影创作一直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可是如果梳理中国电影史就会发现,电影载了太多的“道”反而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当年第六代导演主动放弃宏大叙事方式,不再像第四代第五代那样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同样备受指责,这与时代背景变化有着极深的关系。信仰的分崩离析加上市场化大行其道,第六代电影中的青春早已不再是热血澎湃豪情万丈,而是被压抑的灰色岁月。现在物质积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消费主义甚嚣尘上,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自然需要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而《小时代》的出现适逢其时,它能提供的是他们需要的幻梦感,票房火爆自然不难理解。

  所以,《小时代》不过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商品,它的人物、影像、价值观都在极力迎合属于它的观众。可它也不具备有些人担心的原子弹效果,能强大到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时,它也不会承担所谓的文化责任,因为这个《小时代》里确实装不下太多的微言大义。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