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独立电影遭遇瓶颈

2013年08月23日 15:5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纽约时报》称中国独立电影陷困境 业内称过审并非问题 无完整发行体系才是主因

  艺术片要身份更要地盘

  日前,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独立影像的生与死》的文章,文章中称,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东郊宋庄原创艺术中心举行的“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和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均“因故取消”,今年3月,在中国西南边陲坚持了近10年的“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公映活动也“暂停举办”。中国内地最知名的三个独立影像展相继遇阻,中国独立影像发展遭遇瓶颈。

  在《纽约时报》看来,中国独立影像的困境主要是因严格的电影审查环境导致,创作者无法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但在国内业内人士看来,没有完整的发行体系去支持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外媒关注

  独立影像陷困境 限制应放开?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中国冠以“独立”二字的影像活动除了不从属于大电影公司、小众和独创性这些特性外,还具有绕开电影审查的含义。

  但在中国独立影像活动屡次遭遇挫折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和鼓励创造性已经不是这类活动首要考虑的问题,“生与死”成为第一道门槛。文章认为,“中国独立影片如今最大的困境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充分表达自我。”

  文章称,“技术发展让普通人也能拿DV拍电影,会有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领域里来;相关部门对话语权的限制终将逐渐放开,草根越来越敢表达自我。”但“新旧问题在一起,不能很快解决。”

  业内解读

  优秀独立电影能过审 但生存空间狭窄

  为此,昨日记者采访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谢萌,对于独立影像的定义,他表示现在还颇有争议。其实并非所有的独立电影都面临审查的问题,也有不少独立电影拿到了龙标,比如《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就通过了电影审查。对优秀独立电影,相关部门的态度也是积极的。

  虽然有电影拿到了龙标,但仍面临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谢萌认为,独立影像有别于针对大片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具有强烈的导演导向。在国内,有不少人误认为独立电影就是地下电影,其实只是对比当下的工业体系,它是更加追求艺术价值、尊重艺术创作者、不单纯从市场的角度上衡量的电影,也可以说是纯粹的艺术电影。

  在如今的市场院线,独立影像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生存空间狭窄,一般只有2条发行渠道,卖给电视台或是通过参加电影节寻求国际发行。如今不少独立影像电影活动的停办,客观上让影片的发行与成本回收增加了难度。

  解决之道

  需完善发行体系 首条放映院线正在形成

  虽然当下商业大片充斥国内主流院线,但也有不少独立影像得以与观众见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等都常年坚持放映优秀的艺术电影。

  “对待中国的独立影像应该给予支持,我们以教育活动的方式支持,会放映一些国内的艺术电影,也会介绍国外优秀的艺术片,这种放映计划是固定的、长期的也是日常化的,从而给创作者放映的平台。”谢萌说。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仅靠几家电影机构去支持还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完整的独立影像发行体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由于在中国这些电影很难得到上映,这就意味着看到它们的人很少,也就意味着媒体不会去关注,更不会有好的电影评论,它们也就不会有机会得到包括网络在内的其它渠道的发行。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路途还很遥远,但是也在发展之中,今年5月,中国就有了第一条独立电影放映院线的雏形——后窗放映,“它们正试图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放映模式复制到全国去,在更多的电影院放映这些独立电影。”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