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纳总裁于冬:国片走出去 还需十年打酱油(图)

2014年04月18日 10:0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国际合作的本土策略”与“新浪潮论坛——中国电影的世界版图”先后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前者邀来奥利弗·斯通、阿方索·卡隆、让·雷诺等国际影人,后者则由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等国内电影人组成。一个站在外面,想走进中国来,一个站在国内,试图走出国门去。面对相似的问题,他们却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阿方索·卡隆与奥利弗·斯通

  走进来的很好奇

  多数合拍片不好,别只盯着钱

  奥利弗·斯通一开口就批评道:“大多数国际合作的电影都做得不好,不能只是加入另一种语言,邀请一个外国的演员。”尽管他并非专指中国的合拍片,其观点仍直指病根:“合作不能只盯着钱来,需要把中国的经历、文化带到合拍片里去。”回顾自己3次试图来华拍片,却3次受挫的经历,斯通还提出期待:“我来到中国,发现很多旧的、传统的中国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但它们恰恰是一个国家非常真实的特色。如果我们能拍一部关于中国真实历史的电影,那才是真正的开放与合拍。”

  阿方索·卡隆在《地心引力》中的“中国元素植入”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在这一问题上,他显得更为乐观:“中国电影有一个巨大的、健康的本土市场,它可以成为你们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坚实基础。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把中国推介到世界,而非把世界带到中国来。”

  走出去的不容易

  打酱油也要去好莱坞

  国际导演想走进来,因为好奇。国内电影人也想走出去,必须如此,但后者的心态明显更为沉重。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透露,中国电影出口的第一阶段其实是低价倾销,“不要谈价钱,2万块钱10部,你给10万块钱这个国家一年的片子都给你。”如此贱卖,钱已不是目的,而是培养观众。第二阶段则是打酱油,通过投资,把中国演员、中国元素放进去。尽管这种“打酱油”早被观众厌烦,于冬却坚定地认为:“这个阶段一定要走!”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商,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还需要点耐心,等再过10年,等我们成为第一大市场、第一大电影生产国,我们才能考虑请国际制作来拍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情感、中国演员、中国投资的中国产品。”

  剔除文化鱼刺

  故事,故事,还是故事

  国产片海外票房惨淡、水土不服,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多年来负责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周铁东将问题总结为“文化鱼刺”,在他看来:“中国故事的问题出在,中国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我们讲出的故事也倾向于此,而不会突破文化的表层直达人性的深处。这让我们的产品、故事在异国文化中有文化折扣。”

  《狼图腾》制片人王为民则给出了一个不那么文艺,却非常客观的观点。他认为电影人不能把电影定位为教科书,而应定位为产品、消费品。因此就要了解各国、各地不同观众的口味,不能逼着海外观众接受我们的“教育”,而应让他们对中国电影产生不可抑制的原始欲望。本报北京专稿 特派记者万旭明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