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取蜜镜头涉嫌造假 导演:会就细节道歉

2014年05月13日 10:28 来源:东南快报 参与互动(0)

取蜜镜头里最开始出现的是松树,后面变成了高山栎

  《舌尖上的中国2》(简称《舌尖2》)播出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的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收视率的第一名。可是高收视下,首试周播的《舌尖2》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例如人文故事太多、部分片段曾被指抄袭等。是大家的期待过大?还是片红是非多?我们且来看看《舌尖2》受到的这些质疑吧。

  吐糟1

  故事多美食少

  从第一集《脚步》到第四集《家常》,几乎每集都要遭遇吃货们抱怨美食少、故事太多。关于这点,《家常》导演邓洁11日回应称:“我们做过严格统计,47分钟长片里关于美食获取加上制作、享用加起来35分钟,占到大部分,包括每道菜怎么做详细到很多人都学会了。”邓洁直言,关于故事太多的这点争议其实在团队内部没有争论,“我们都明确食物只是出发点”。

  总导演陈晓卿回应称,第一次调研大家汇报的选题发现,涉及农村的食物主人公都是老人,孩子都进城务工了,“我想除了美食,作为纪录片人,这些故事不记录下来,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吐糟2

  飞鱼、采蜜片段被指抄袭

  陈晓卿(总导演):全部取得了授权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两次身陷“抄袭”风波。第一集《脚步》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如出一辙,陈晓卿回应称是“致敬经典”。第三集《时节》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的素材。《时节》的导演胡博在受访时说:“这五个镜头都有BBC授权,无论在流程上还是法律上都不存在问题。”

  总导演陈晓卿对此回应道:“去年9月份去台湾买镜头,看到台湾电视台拍得都不理想。授权这种事在国际纪录片界非常常见,像《舌尖》《故宫》也授权给过外国电视台,然后谈一个价格。”

  吐糟3

  第四集人物爱得太畸形

  邓洁(分集导演):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挑剔

  如果说《舌尖2》遭到无数吐槽,那么第四集《家常》更让这一话题掀到高潮。不少网友认为,《舌尖上的中国2》跑题跑得太严重,不仅美食寥寥无几,而且故事传达的价值观也十分畸形。

  在《家常》所讲述的几个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个妈妈为了学琴的女儿成才,从河南远赴上海当全职陪读。5年来不工作全职照顾女儿的起居,不见丈夫,甚至连家中长辈病危都未回去看一眼……不少观众反映这种“扭曲的爱”到底有什么好宣扬的,“丈夫不见,病危的长辈不见,一切都只是为了女儿出人头地。这一集《舌尖2》实在太毁三观了”。

  对此,《家常》一集的导演邓洁表示:“其实在《舌尖2》开始筹备的时候,故事肯定是最主要的,在食物中讲述中国老百姓的故事。其实煽情并不是刻意,可以说我们每个分集导演都不会刻意煽情。”

  邓洁还表示,后期剪接的时候,《家常》已经有意删掉了不少煽情镜头,“不希望看哭观众”。对于讲故事、煽情再次成为观众争议的焦点,邓洁也无奈表示:“我觉得观众对《舌尖2》的误解太多了,如果只是要看食物,那我觉得大家选错了台,应该去看美食节目。其实从《舌尖》第一季开始,就一直是以人物故事为主,我确实不太明白为什么对故事大家会这么挑剔。”

  吐糟4

  取蜜镜头嫁接涉嫌造假

  李勇(分集导演):会就一些细节道歉

  5月12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果壳网发表一篇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中的镜头是嫁接的,照搬了《人类星球》的故事架构。

  顾有容表示在《脚步》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根据树冠的形状、分枝的特点,可以判定这是一棵松树的乔木,按林芝的物种分析,可能是高山松或者华山松。之后导演给出了一个近景镜头,这时候画面中的树叶很明显不是针叶树,这似乎是一棵壳斗科的高山栎。

  另外,取蜜的镜头也有可能是造假的。蜜蜂的蜂巢是竖着一片片排列的,而不是像视频里这样横着叠在一起,而且一只蜜蜂都没有也太不合理了。

  对此,《脚步》导演、摄影李勇,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写一篇回应的文章,会就一些细节对观众道歉。

  数据

  投入几百万,收益几个亿

  《舌尖2》播出后的热度,除了媒体和观众关注外,在几位被拍摄者的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以第一集为例,山东煎饼那个小村庄只有10户人家,播出第二天,很多人去找他们;养蜂人老谭已经跑回四川老家,说要注册一个商标;浙江捕鱼夫妇所在地三门县甚至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想搭这个风推广三门海鲜。”陈晓卿挨个说道,“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个拍摄对象都受到很大关注,很多人的生活至少在这个阶段内会和以前不一样。”

  有了关注度,自然也就有经济效益。据媒体报道称,某主打销售野生蜂蜜的网店,在片子播放过程中就收到120多个订单;销售四川烟熏香肠的网店,近1个小时收到104位买家的订单……而对《舌尖2》本身,有网友算过一笔账,网络版权的销售、冠名权的竞标、节目间插播广告的价格,林林总总算下来已经达上亿元。

  对这种说法,陈晓卿不以为意,“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针对第二季“投资3000万,收益1亿”的说法,陈晓卿说:“投资夸大了三倍多,如果说收益是1个亿,那是缩小了三倍多。”而面对故事太多的争议,他称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那些故事对不起自己良心”。据悉,目前《舌尖3》也已在筹备中。

  揭秘

  《舌尖2》的根据地是三居室

  位于北京西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就是《舌尖2》的创作根据地。你肯定没有想到,《舌尖2》的团队工作室并不是在高大上的电视台,而是一间普通民居,准确地说,是一间目测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除了厨房、厕所这种普通民宅的标配外,与民居不太相同的是,房间里没有舒适沙发、没有安逸的席梦思大床,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把普通椅子、几张写字台、一块写满各分集进度的黑板、几台电脑,以及一台平板大彩电和几张铁质上下铺。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室,工作期间,各位导演、摄影、助理赶上一块儿来,屋子都坐不下,最多一次开会有22人。”陈晓卿向记者介绍道。环顾四周可以看到,虽然整间房子陈设不多,但在客厅显著位置的墙上,却贴了一张“中国植被分布图”。“不光是植被分布图,包括降水图等,以前这屋挂了许多,实际上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背景。”陈晓卿解释说,“打个比方,去呼伦贝尔你要知道那里的空气湿度、年平均温度、有无霜期等,这些都跟节目紧密相关。”

  声音

  不能因为期望是甲,出来乙就进行批判

  谈及“舌尖”第二季和第一季的不同时,评论人李星文接受采访时说:“第一季是放松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季是刻意的,有明显雕琢感。第一季比较纯粹地聊美食,第二季想深入探讨美食背后的人文内涵、人与美食的关系。个人更喜欢第一季的单纯、随意和集中。第二季制作费增加,策划力量更强,野心更大。”他同时称第二季还只播了几集,不必急于下结论。

  李星文称纪录片拍法本来就有两种流派:“一种是专业流,谈美食就一直聚焦美食,谈武术就一直聚焦武术,另一种不管谈什么,要聚焦跟艺术有关的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成功后,第二季就不再可能跟第一季一样集中谈美食,肯定会探讨美食背后的东西。吃货们觉得不过瘾,但是没必要抱着不可动摇的刚性期待,它既然变化了,我们就按照变化思路,看一下思路下拍摄的东西。你不能因为期望是甲,出来乙就进行批判。”

  谈及《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受到欧美关注的原因,李星文称民族特色的纪录片在国际上一直有稳定市场。“这跟贾樟柯他们拍的中国故事片里的艺术片一样,在欧美有市场。涉及中国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像《陈仓石鼓》《黄埔军校》这样文化含量高的,国外会比较看重,《舌尖》也属于这类,而且涉及美食共通性更高。”他同时指出,中国纪录片如果有走向世界的愿望,还是要多拍基于民族特色的东西,把这点做极致,“做普世价值的片子,不是中国故事片的强项”。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