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典文学影视改编评价不一 业内:缺的是好心态

2014年11月21日 13:4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无论是电视上还是银幕上,都随处可见传统文学的影子。刚刚播完的《红高粱》自不必说,即将开播的《四十九日·祭》作为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同样吊足了观众胃口。路遥的经典之作《平凡的世界》也将被打造成电视剧,加上张艺谋的《归来》和陈凯歌即将上映的《道士下山》也均脱胎于文学小说。这是否昭示着传统文学的影视改编又进入了春天?

  见习记者 刘雨涵

  有名气能过审,传统文学改编回温

  改编自传统文学的60集年代大戏《红高粱》在17日落下帷幕,九儿在高粱地熊熊燃烧的烈火中悲壮牺牲。12月1日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又将在湖南卫视开播,该剧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由张嘉译、宋佳、黄志忠、胡歌等一众大牌主演。亲任编剧的严歌苓表示,电视剧版将比电影版更接近于原著。不久前华视影视也宣布,将斥资1.2亿打造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由王雷、李小萌、佟丽娅、袁弘等领衔主演。山东卫视明年将播出的《大刀记》、《新渔岛怒潮》等自制剧也都由红色经典小说改编。

  传统文学在电视圈风生水起,在大银幕上也没有受到冷落。因为有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为剧本打底,张艺谋今年的《归来》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将于贺岁档上映的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改编自徐浩峰的同名小说。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因有大量台词直接引自萧红的作品,让这部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文学味道。

  金牌制作人、著名导演赵浚凯认为,经典文学改编作品扎堆得益于其先天优势:“经典文学作品的知名度会让影片具有不可比拟的宣传优势,而且它们一般都是获奖的正面文学作品,只要没有过多地进行商业化的雷人桥段处理,至少在政治上和审查上是有保证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各位投资老板觉得这要比新建一个项目,再去摸索广电总局的要求更有把握一些。”影评人李星文表示:“如果说这次传统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算回温的话,我觉得是因为当初那批受到文学经典作品滋养的人,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想要回馈当年的作者和作品,同时让更多人受益。”

  怕比较难度大,文学作品改编低迷十年

  伴随着《红高粱》的热播,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著名时评人韩浩月不久前发文称,电视剧《红高粱》是对文学精神的一次回望,文章同时回忆了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上一个繁荣期。“电影《红高粱》拍摄时是一个电影创作的美好时期,也是小说改编电影的黄金时代。”张艺谋在处女作《红高粱》之后,又陆续将余华、毕飞宇、鲍十、施祥生等人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自2000年《幸福时光》后,张艺谋开始转型商业大片,直到2010年老谋子才携由艾米同名小说改编的《山楂树之恋》回归,这十年也正是传统文学影视改编最低潮的十年。

  赵浚凯认为,传统文学改编影视的衰落源于文学改编的费力不讨好:“经典文学的改编不是所有创作者都敢碰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碰的。人们往往要拿它跟原著作比较,无论怎么个改法,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喜爱原著的人比较之后的批评。而且传统文学作品有一些文字逻辑、人物关系逻辑、情感逻辑和情节逻辑上的限制和束缚,创作者不敢随意去突破。”山东卫视传媒公司常务副总魏巍表示:“不同年代的作品有着各自深刻的时代烙印,影视改编既要传承文学经典的精髓,又要切入今天的视角,适应当下观众的需求,对创作者来说难度很大。”

  急功近利,是文学作品改编的“雷区”

  由传统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在收获高收视和赞扬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批评声。作家肖复兴就指出,“电视剧改编回避了抗日历史尤其是民间抗战史的深入,或显现出对于那一段历史描述与再现的力不从心。”李星文也对这次改编不甚满意,“我觉得电视剧《红高粱》是一门好生意,但不是一个好作品。”他指出传统文学改编已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影视剧胡删乱改,挂羊头卖狗肉,不尊重原作的精神也罢,有的连自己的创作力也不尊重。比如《封神英雄榜》,把经典作品都改编成了雷剧。总体上来说,在制作方面不断下行,改编上越来越不严肃。”

  如何形成传统文学改编的良好风气?李星文认为,现在不缺好导演、好编剧,缺的是好心态。“现在大家都把电影、电视剧当作生意,大干快上,都想着挣快钱。这种心态是没法把慢工细活的传统文学改编好的。在这种环境之下呆久了,所有导演、编剧、制片人可能就都没有适合改编经典文学的了。”魏巍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目前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国内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过去的作品无限拔高,而对现在的改编者百般挑剔。鲁迅先生曾尖锐批判过这种‘九斤老太’的论调——‘一代不如一代,什么都是过去的好’。事实上很多批评者看都没看过原著就对改编者大加挞伐,一味地厚古薄今并不利于文艺的繁荣进步。”

【编辑:李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