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华侨史专家:华侨华人与中共在革命中建信赖关系

2011年06月30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题:华侨史专家:华侨华人与中共在革命中建立信赖关系

  作者 张欣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新网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杂志主编、研究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任贵祥。他强调,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华侨对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功绩卓著,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多年建立起的信赖关系,对于新中国建立及日后中国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华工: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

  “阐述华侨与中共的关系需从华侨传播马列主义开始”。任贵祥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海外华工宣扬社会主义是改造世界与中国之良方,主张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任贵祥解释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十万华工被强征欧洲战场,其中大量在俄国各地,受到马列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十月革命及其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俄国内战争期间,不少华工拿起武器参加革命及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旅俄华侨刘泽荣发起成立“旅俄华工联合会”,呼吁祖国同胞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创办《旅俄华工大同报》等报刊,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宗旨。刘泽荣还曾受邀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三次接见,沟通了共产国际与中国的联系。

  上世纪2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的勤工俭学运动,使国内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来到欧洲,他们宣传马列主义往往是通过华工参与创办的《华工杂志》、《旅欧周刊》等载体进行的。

  华侨青年:抗日根据地感受革命大家庭温暖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其中约有2000人奔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曾评价:“全国各地,远至海外的华侨中间,大批的革命青年来到延安求学”,他们“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

  任贵祥认为,这一时期,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中共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归侨界青年倍感亲切。

  菲律宾归侨卜一,1938年到延安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陈嘉庚访问延安期间,他给只会讲福建话的陈嘉庚和毛泽东当翻译,毛泽东详细了解了他在菲律宾的情况,风趣的称他是“洋包子”。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卜一被中央党校选为模范青年,毛泽东亲手颁给他纪念章。

  泰国归侨苏惠,先是在上海做中共的联络工作,后被推选为七大代表前往延安。1941年新年,毛泽东请她和几位女性到家里吃饭,毛泽东询问了她沿途的经过并扳着指头说,你们过了长江、黄河,中国的主要河流、山川、铁路都让你们走了过来,我们是大长征,你们是小长征。

  在国统区领导中共工作的周恩来同样对华侨做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工作。七七事变后,旅居泰国的广大侨胞对祖国局势忧心如焚,在曼谷一家工厂工作的杜英读报得知周恩来主持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消息,便和一些华工联名致信反映泰国华侨的忧国之心。不久,杜英收到周恩来的亲笔复信,长达8页,后该信以《周恩来论抗日形势》为题登上了《曼谷时报》,在当地侨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海外侨团函电中共 呼吁“和平与重建中国”

  任贵祥介绍,抗战结束后,海外华侨关注战后中国向何处去,他们纷纷发表政见,留下许多珍贵的电文电报。解放战争时期,华侨社会经历了激烈的政治分化,越来越多的华侨弃蒋拥共,其中的优秀代表参加了中共领导创建的新中国。

  1946年春,美国海员工会侨胞邝赛朝等3000多名华侨会员致电宋庆龄转国共两党和民盟领导人,“要求根据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立即停止中国内战,实现和平与重建中国”。毛泽东随后复电,对其主张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深表赞同。

  1946年11月,暹罗华侨建国救乡联合总会、华侨青年会、琼崖同乡会等71个侨团代表8万多会员分别致电国共两党及民盟领导人,致毛泽东及张澜电指出,“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统治之野心已昭然若揭,我旅暹侨胞,全力拥护先生等主张,为争取实现和平独立民主统一之新中国不懈奋斗”。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号召,得到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旅法参战华工总会致电表示,中共“五一”口号“极符人民时势之要求”;古巴华侨拥护民主大同盟总干部执委会致电毛泽东,“恳请先生即刻领衔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负责过渡之民主政权”;加拿大温哥华华侨民众社、美国纽约华侨妇女团体等也通电响应中共号召,表达了华侨的一片赤诚之心。(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