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家苏永友热心弘扬中华文化:周行不殆逸兴遄飞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7日 10:38 来源:炎黄世界 参与互动(0)
企业家苏永友热心弘扬中华文化:周行不殆逸兴遄飞
苏永友先生
苏永友(左)与本文作者张宝锵(右)在孔雀根雕前合影。摄影 张方建

  以房地产起家的冠和国际集团总裁苏永友,热心弘扬中华文化,关注人生和社会。他以收藏始,汇集中华文物15000多件,办成北京、东莞、惠州三家博物馆,藉此传播中华5000多年文明。他说:“让观赏者亲自体验、触摸、感受藏品的魅力风采,陶冶性情,提高国民素质”。

  此外,苏永友还大力兴办或支持书画、戏剧、传媒等项事业,以弘扬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

  循规守法 薄利优质

  苏永友出生在大户人家,原籍福建德化,爷爷苏由甲是爱国人士,陶瓷商人,也是陶瓷收藏家,抗战时变卖家产,捐资办医院、孤儿院。父亲苏理中,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后随爷爷苏由甲在上海从商。苏先生出生两个月后,便随全家去了香港,在香港浸会大学毕业,主修工商管理,年青时是香港工商银行的高级职员,及后与朋友合作经营家庭用品批发公司,由于诚信谦和,业务蒸蒸日上,又创建伟鸿基有限公司拓展商贸业务。

  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1992年苏先生在香港与杜景仁先生合股组建冠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香港,苏先生任董事局总裁,随即进入大陆发展,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开发。他在北京投资亚运村部分项目,尤其着重东莞、惠州等地区的发展,在东莞先后开发了龙腾花园、龙威花园、中心广场、欧陆庭院等小区及维多利花园;在惠州则锐意经营金山龙庭小区。

  苏先生对笔者说,考虑到人家购房是为了奠定家庭的百年基业,为了便民、惠民,他宁可少赚些,也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达到便利舒适,安全稳固,这才无愧于心。他还强调环保,低密度布局,把可建房多一倍或两倍的地空下来,以保持清新空气。

  东莞维多利花园皇朝阁,选址樟木头市中心地王,交通方便,楼高29层,地下是购物商场,兼具餐饮。会所设施完善,游乐、健身、美容皆宜,还有室内泳池。房屋选料上乘,以玻璃窗一项来说,全屋采用高级索钢玻璃窗,高度隔音,还能保存室内温度,冬暖夏凉。惠州金山龙庭由国际园林设计大师贝尔高林精心设计,前临澄莹湖水,后依无限翠峦,珍贵的红豆杉原木、古老的徽州榆木水车、典雅的艺术雕塑,散布庭中,11万平方米的湖水面积更为业主提供一个充满绿色生态的水滨生活乐园,惠州冠和博物馆又落户区内,难怪在2007年地产评鉴中,赢得金牌园林称号。

  由于薄利优质,冠和的房产一向热销,有时一下子便卖出二、三百套。维多利花园更创下国内楼盘销售记录,在一星期内售出800多套商住单位。各个小区也随建随销,很少空置。

  近年由于世界金融风暴,政府对房产采取严厉的调控新政,笔者询问冠和是否也受到冲击。苏先生说:“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逐步规范化。我一向循规守法,交足税收,不靠人脉人事。至于调控新政,本来就应该这样办的,对我来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戮力建设传播中华文化的博物馆

  苏先生热爱文物是受到爷爷的影响,爷爷原是陶瓷收藏家,小时候家里器皿用具,随便拿来一件,都有来头。及后在国外,得悉许多西方文化界人士往往以拥有中国古代家具为荣,而在国内则任其流散,甚觉可惜,因而着意收集,尤其醉心明清家具。及后扩大收集范围,遍及古今工艺、器物。由此他深感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所有文物均显示祖先的智慧和文化积累。近代以来祖国苦难深重,变故频仍,文物日渐丧失,有断层之虞,更有迫切感,希望尽已所能,收藏保留,给下一代能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文化的积累。

  这些文物都凝聚了工艺大师的心血。苏先生注意到中国的工艺大师不仅讲求实用、美观,而且更重视体型结构的科学设计原理。即以明清家具而论,选料上乘,以紫檀、黄花梨、红木,兼及楠木、榉木、樟木、榆木等,经过长时间自然风干,务求永不变形、开裂。制造一件美好的家具,工艺流程是十分复杂的,经过开介的大料,变为小料,按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出榫后精心雕刻,然后装配入榫,打磨上漆,始告完成。

  科学设计是第一要求,即以明代最简单的家具圈椅而论,圈围长短和倾斜度,都是十分讲究的。对坐者的双手手臂,具舒适的托护功能,曲线靠背,符合人的坐姿,处处体现严谨的科学性和美感。榫卯可说是中国家具的神奇杰作,整体不用一颗铁钉,充满力学原理,种类繁多,变化多端,有圆夹榫、大角榫、单削皮或双削皮榫、交齿榫、燕尾榫等不下十多种。雕刻学问更深,涉及美学、民俗、伦理、道德、刀具运用等,形象有花草植物、动物猛禽、吉祥图案、人物神话、仁义忠孝典故等数十种,极具艺术及教育意义,技法涉及浅雕、浮雕、通雕等。至于最后工序的打磨、上漆,也要精心操作,慢工细活,马虎不得。

  对艺人付出的心血,苏先生深表敬重,每一件精品,他都抚摩赞叹,不惜重金购得,醉心明清家具不是偶然的。一次他在北京旧家具市场看到一张造型简朴,选材考究,线条流畅,具有明代家具特点的拔步大床,原拟商事完毕便回来购买,不料回来时已被别人先期买走,心中怏怏不乐,没想到一年后在北京市场上,这张拔步床又赫然在目,他毫不犹豫把它买下。

  目前博物馆内,突出的展品除明清家具外,还有宏伟中见细腻的根雕,特别是三棵或者两棵连理荔枝树根雕成的三孔雀或者双孔雀图,更是难能可贵,高达屋顶,横占整个墙壁,树根纠结难分,构成三个互相连属开展的雀屏,蔚为壮观。笔者初到惠州冠和博物馆,观此不凡巨构,深感震慑,可见藏主气魄宏大,遂兴采访苏先生之念。根雕还有许多杰作如九龙戏珠、长髯大佛、建筑长城、猛禽飞鹰等,均线条灵活,形态生动。

  苏先生说,搜求文物往往靠机缘,有时到处求索不到,却于无意中得之,确是可遇不可求。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到大陆营商,商事之余漫游地摊,有许多在国外未看到的,随手购得。90年代更刻意选购,范围更广,涉及多种门类,积累愈来愈多。初时常购到赝品,后经多年向行家请教,加上阅历渐增,才不断提高鉴别力。

  为了保管这些家具,苏先生最初在北京设了一个大型仓库和维修工场,有时带亲友参观,公诸同好,逐步萌发建立博物馆的意念,让这些文物公诸社会,使公众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文化的积累,提高国民素质。苏先生对笔者说,一件文物往往传递当时的风俗、礼仪、法制、经济等讯息,书籍可叙述五千多年文明,但没有实物对照,难于了然于心。他举例说,以坐具论,古人用木榻是屈膝跪坐,垂足而坐是胡人之习,唐时自西域传入,所坐之床谓之胡床;后自战国时妇女熏香取暖、垂足而坐的专门坐具——熏笼,演变为圆形四足坐具,名月牙几子;至于晚唐时流行的栲栳圈椅,已是明代圈椅的前身;北宋画家笔下的坐具,更有直背无圈手的椅子,由此可见人们起居习俗的历史变迁。

  苏先生在北京、东莞、惠州三地共办博物馆三家,展品遍及明清、民国家具,床榻大柜、大长条案、横匾、佛桌佛龛、嫁妆器具、陶瓷、兵器、农具、石雕、砖雕、木雕、根雕等。怀旧区则展出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交汇,为了救亡图存引致变革的物质载体,其中多件清末民初自西方传入中国的先进科技产品,反映了19至20世纪世界科学的发展,包括初期的照相机、冰箱、留声机、打字机以至收音机、大哥大等,科技含量高,展品中亦有中国传统技艺的展示诸如皮影戏等,因此冠和博物馆已成为东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家博物馆藏品林林总总,不下15000件,耗资数亿元,搜罗历时数十载。馆内文物从不卖出,苏先生认为,虽一件文物到手,但已不归属个人,而是传统文化、社会财富。博物馆维持费用不菲,仅以惠州博物馆来说,门票收入仅够博物馆支出的5%,残疾人、学生参观半价优惠,老人免费,房租还属于自己的私人物业,每月要垫付5万元用于水电费、员工工资和保安费用等,他长期承担从不计较。目前东莞、惠州两馆均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子、中国一级美术师傅二石曾专程到惠州冠和博物馆参观,称其明清时代古典家具等文物“堪称中国一绝”。

  注目两岸 放眼世界

  苏先生还热烈支持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公益事业,先后捐资支持樟木头文化站、人民医院,出资举办“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型摄影书画展”,支持、举办“东坡诗书画展”、“惠州画院新春作品展”、“潇湘三人行书画展”,邀请天津书画名家举办“墨龙斋——神鸡书画展”,赞助“惠州市暑期少儿绘画比赛”、“惠州市第六届围棋级位、段位比赛”,赞助惠州市有关部门举办《狼来了》大型儿童歌舞剧等,并多年出资向惠州市300多名政协委员各赠订一份全年《中国新闻周刊》,有助于委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仅2004至2005年他便赞助惠州市举办8次社会性文化活动。

  2009 年7月下旬,苏先生听闻安徽省安庆市拟以当地黄梅戏为媒,建设海峡两岸关系交流基地,他专程赶赴安庆实地考察交流基地的建设。7月23日晚他观看了“六尺巷黄梅戏音乐会”首演,大受震撼。苏先生称,他是第一次听黄梅戏,觉得戏曲平易近人,尤其经典黄梅戏《六尺巷》传诵至今的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昔日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唱段精美,通俗易懂,蕴藏了“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谐”的深刻寓意,表演手法灵活,易获普及。苏永友认为,黄梅戏要多加创新,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内涵。如将中国的典故、综艺和传统文化等,以通俗易懂的黄梅戏演绎,必将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为支持黄梅戏的发展,他即席捐赠十万元。

  苏先生还打算投资发展黄梅戏,支持参与共建两岸关系交流基地,并建议当地政府把黄梅戏办成文化产业,如开发黄梅戏村或黄梅戏园,里面有学校、博物馆、培训班、研究中心等,多元经营定能把黄梅戏发扬光大。

  苏永友先生说,精神文化是拉动两岸统一,和谐共存的重要支撑。周恩来在世时就曾提出乒乓外交,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与美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中国文化是联系海内外及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纽带。黄梅戏广受海外华人及台湾同胞的喜爱,通过它的经典唱段,定能达到“让他三尺推倒墙,和和睦睦唱辉煌”的目标。两岸民众通过戏曲艺术蕴含的中华魂拉近彼此的心,有了亲切感,自然能够消除隔膜,更加和谐。苏先生特别推崇和谐与宽容,他认为两者是“中华美德的精髓”。

  近年苏永友先生又胸怀全球,涉足传媒,早于去年便与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合作,筹建广东新闻网,并于惠州建立培训基地,自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学员加以培训,今年在广州建立网址,留用数十名学员作为记者,向国内外发稿,网址并具视频设备,门路宽广。

  年轻记者事业心强,精力充沛,工作卓有成效。仅今年五月底、六月初的一周,共发稿147篇,平均每天发稿20篇,其中不少稿件获多家媒体转载,有的多达29 家。

  苏先生高瞻远瞩,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有取代报纸、电视的趋势。报纸过了时便买不到,电视过了时也看不到,但网络不受限制,性能更好。目前社会各部门均向网络发展,因此苏先生拟进一步扩大业务,采访工作遍及广东全省,将继续再培训更多的记者。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