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界工艺美术家汤春甫:50年坚持从事造像艺术

2013年10月14日 10:15 来源: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侨界工艺美术家汤春甫:50年坚持从事造像艺术
汤春甫(陈红松/摄)

  在驰名中外的天台山国清寺南边,有一座气势恢宏的佛教城。

  城门两旁,棕红色的城墙上,各有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南侧是“传统漆金木雕技艺圣地”,北侧是“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名城”。

  这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的佛教城,是国家级、省级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又是台州市、天台县两级政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的主人,便是汤春甫。

  汤春甫不但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院院长,而且是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近日,应市委宣传部的要求,作为台州市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的汤春甫接受了本报专访。

  A 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其作品

  故宫博物院向来只收藏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文物珍品。然而,汤春甫却破了这个先例。

  “我创作的《千手观音》,是故宫博物院一百多年首次收藏的由现代人制作的佛像,可见它有多么珍贵。”说起此事,汤春甫依然有些激动。

  1999年9月,汤春甫耗6年心血制作的通高3.46米的“千手观音”佛像,一举夺得“世纪杯”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9件金奖作品中的第一名。同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专家组反复研究、论证和鉴定,该作品正式被故宫博物院视作“国宝”珍藏,而且也成了故宫收藏的最大的一尊佛像艺术珍品。

  “当我看到这个佛像时,便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截止到1911年,以后的的艺术品不收藏。汤春甫这件艺术品,作为特殊的一件,我们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只要它本身经得起考验,就和故宫永存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说。

  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当代人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一、二、四频道和国内外两百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除此之外,国家其他重要机构也纷纷收藏或陈列汤春甫的工艺作品:《和合二仙》被国家美术馆收藏,《皆大欢喜》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九龙大屏风》还被陈列于国家主席接待厅……

  “截至目前,我们的作品在国际、全国性大赛中荣获金奖达36次;另外,全世界已经有62个国家的艺术馆、博物馆和宗教活动场所,收藏了我们制造的23000多尊像。”汤春甫说。

  B 全国罕见的“双非遗”技艺

  汤春甫作品凭什么屡创奇迹?

  因为他拥有全国罕见的“双非遗”技艺:“干漆夹苎法技艺”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造像技艺”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是其中的‘干漆夹苎法技艺’,不仅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已经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项目。”汤春甫说。

  他告诉记者,天台从古至今,以制作“干漆夹苎”佛像而闻名。

  东晋著名造佛艺术家戴逵父子,将天台山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为主要原材料,与天台山野生苎麻、桐油、朱砂等材料一起使用在造像艺术上,这种技艺后来被称为“干漆夹苎”技艺造像法,成为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独特门派。“干漆夹苎”在唐宋时期形成独特手工技法,被冠之为“百工之范”。

  “干漆夹苎”技艺中“漆”和“苎”是指材料,“干”和“夹”是指工序,“干漆夹苎”技艺又分“脱胎干漆夹苎”和“木心干漆夹苎”两种。主要用料有原始天然生漆、野生苎麻、桐油、朱砂、千年瓦粉、火山灰、防火石粉等13种天然原材料,所有天然原材料须采用手工加工提炼。天然生漆和野生苎麻的采集时间有严格要求,天然生漆的提炼也有严格流程,一些技艺自古以来都是师徒口传身教,少有文字记录。

  汤春甫的努力,使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5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台山佛教城申报的“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项目榜上有名。

  2008年3月,国务院非遗办专家组17人来到佛教城对“干漆夹苎法技艺”传承保护进行检查,发现佛教城的“金漆造像技艺”属国家重要保护的非遗濒危品种;同年,“金漆造像技艺”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汤春甫成为全国罕见的国家级、省级“双非遗”文化艺术手工技艺传承人,佛教城则成为“双非遗”传承基地。

  C 360多次实验使工艺更臻完美

  拥有“双非遗”技艺,并非易事。

  汤春甫没有出身于工艺美术世家。他于1952年出生于天台南山的一个小山村,7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2岁那年被送到天台山华顶寺打杂。

  华顶寺老艺僧释广弘见他聪明能干,便收他为徒,授以“干漆夹苎”的基本技艺。汤春甫正式拜师后和师父一起居住。生活上,他负责照顾师父的起居,打水扫地、铺床叠被、整理房间,尽心尽力;学艺方面,师父不容许他有一点懈怠。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他认真好学,很快便掌握了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基本功,再加上心灵手巧、善于刻苦钻研,他的技艺一天比一天成熟。

  在华顶寺学艺6年后,为了研究造像制作艺术,汤春甫又先后走访了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千方百计寻找各界名师名匠求教,留下了200多万文字的笔记和大量图片资料,掌握了丰富的佛教艺术知识。

  自1976年开始,汤春甫先后分别创办天台山书画社、天台山美术馆、天台山佛教城、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院。在工作中,他始终没有离开发掘、整理、改进“干漆夹苎——金漆造像”造型和制作技艺。

  “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带着弟子,花了10多年时间,采用13种天然原材料,经过360多次反复试验,总结出168道工序,48道工艺流程,从而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更加完美!”汤春甫说。

  此外,功成名就的汤春甫还坚持不断学习: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宗教哲学”,并获硕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他又在清华大学攻读“中国传统文化高级研修班”。

  “50年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制作还是研发,始终坚持以天道、地道、人道的人生观做事做人,围绕着一项中心工作:造像!50年坚持做一件事,这在当今的工艺美术界,是很少见的。我很欣慰,我做到了,并且还将坚持做下去!”汤春甫说。

  D 要让“双非遗”技艺造福人类

  “‘干漆夹苎技艺’的发明、发展、传承均在天台,其作品广泛流传东南亚和欧美等国。这项技艺服务于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是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汤春甫说。

  为了向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传播、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起,汤春甫推出一组又一组的杰作:

  创作中国历代有代表性的帝王像50尊,在新加坡、泰国、台湾巡展;

  创作大型中国古代历代名人像219尊,在新加坡展览后,全部由台湾佛教公园收藏;

  创作佛教历代祖师像1119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共73尊,赴国外巡展……

  除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汤春甫还用它来缔结中外友谊。2012年是中澳文化年,汤春甫应邀为澳大利亚27名历任总理、46名历任州长创作塑像。

  2013年1月,汤春甫名家工作室挂牌成立。

  “我非常珍惜市委给我的这项荣誉,我要把‘双非遗’技艺发扬光大,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汤春甫制定了多项目标:创作不少于7件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设立“干漆夹苎技艺”作品展示交易会馆;实现从对外文化交流向对外文化艺术贸易跨越,从原有出口的基础上年提增30%;培养3名高级工艺美术师,9名中级工艺美术师;培育国非遗“干漆夹苎技艺”所用的天然生漆树苎麻种植基地1500亩;出版《干漆夹苎技艺作品1-3》丛书。

  他确定了主要的创作、研究内容:一是认真做好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发挥“双非遗”的独特作用;二是科学培育国非遗“干漆夹苎技艺”传承人;三扶持所采用的天然原材料生漆树、苎麻种植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汤春甫已经对当代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建档,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另外,汤春甫所带的4代弟子中,已经有3人被评为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36人被评为工艺美术师。(陈红松)

【编辑:邹春光】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