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界政协委员冀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助力文化事业

2014年03月07日 13: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7日电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文化遗产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战乱、盗卖等,中国也是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侨界政协委员,朱奕龙在走访调研时发现,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强大,国宝回归已引起中国政府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关注、关心,特别是很多怀有家国情怀的爱国华侨,通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中国文物,形成一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

  朱奕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税赋以及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目前文物遗产的回流渠道仍不畅通。过高的赋税以及法律政策的缺失成为海外文物回流过程中“跨不过去的坎”,除此之外,在中央做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良好契机下,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和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令人遗憾的是,国家还没有具体优惠政策保障它们可持续发展。”朱奕龙表示,这些由民间资本捐资助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在政策保障、资金来源、作品收藏、学术研究、人才引进、教育推广及争取优势资源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其中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的不健全,是抑制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根本问题。

  为此,朱奕龙委员建议国家文化、文物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公益非营利性的文物回流和捐赠,能够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减免税费,为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提供绿色通道。中国侨联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渠道摸清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让热心于海外文物回流的海外同胞以及外国友好人士,更积极地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

  “国家应尽快制定出相对完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税制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创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民营艺术馆在文物保存、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专业领域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逐步规范民营艺术馆的发展,确保文物保存安全得当,充分发挥文物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朱奕龙委员说。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