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采风


 

 

 





  返回主页


“泥人张”第四代传人谈澳门的城市雕塑

中新社澳门二月二十五日电 澳门采风:“泥人张”第四代传人谈澳门的城市雕塑

中新社记者 耿军

“城市雕塑是凝固的历史,是雕塑美学、雕塑文学和工艺学的集合体。澳门的城市雕塑是澳门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前来澳门进行雕塑文化考察的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主任张(左金右昌)教授如是说。在下榻的富豪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左金右昌)畅谈了此行考察观感。

清朝道光年间,天津艺人张明山因创造和发展一种彩塑艺术而获得“泥人张”的艺术称号,张(左金右昌)教授即是“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

张(左金右昌)教授说:“一件雕塑作品,体现出雕塑家对某一事态的瞬间最集中的把握,而城市公共性、纪念性雕塑还要讲究与周边空间环境相协调。我个人认为,位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东方拱门’,在表现形式的把握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方面,是处理较为成功的。” 他还说:“有对比和变化,才能有丰富。

‘东方拱门’附近,多为长方形体的楼房,这座雕塑采用圆、圆弧和横线的处理,与周边环境既产生变化,又有对比的关系。当今社会,节奏加快,艺术表现和审美亦趋向简洁、单纯,运用简洁、单纯的法则和形式语言,进行有组织、有序的变化,这也是‘东方拱门’的特点。相比而言,三座支柱相连的‘融合门’,采用的也是简洁、单纯的现代表现语言,但与周边立方体的建筑略有重复。” 记者请张教授谈谈他对观音铜像和路环妈祖石雕像的评价。

“观音和妈祖都是传统题材。”张教授说:“中国在传统题材的艺术表现上多形成程式化的语言,观众也形成了欣赏定势。如京剧中,关公就是红脸,曹操就是白脸。观音、妈祖慈善、和祥。此外,东方艺术语言强调线的艺术。由此而看,在造型、神态和体量的把握上,妈祖雕像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妈祖雕像整体性强,整体之中又富于变化,如妈祖身上的装饰物处理成灰面,与整体的光面形成粗糙与光洁的对比。观音铜像的表现手法是西方的,在线条处理上,简洁、单纯,但是,其肩纹与裙纹平行而少变化,有重复之感。其头部与肩部形成一个小三角形,肩以下至脚部,又形成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纵向叠立,在雕塑上一般是要避免的。” 与张(左金右昌)教授同行考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设计研究室主任翟墨补充说:“我不了解这尊观音铜像的作者是否有室外雕塑作品的创作经验,我的感觉是,这件作品是室内雕塑品的放大,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仔细看了三次之后,我认为应该给予基本肯定的评价。” 张(左金右昌)教授接着说:“雕塑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不同。对艺术创作要宽容,要百花齐放。这尊观音铜像所选的位置是最隹的,铜像前有幽静的花园,狭长的公园通道,有一览无余之效,铜像背后是水天一色的大空间。”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西安都可以观赏到张教授创作的大型室外雕塑。他还曾为海南省三亚市创作过大型石雕“南海晨辉”、“南海之星”,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创作了高十米的雕塑“钢人铁马”,最近又受北京市委托,为一个面积相当于天安门广场二分之一的大型广场创作了高二十二米的雕塑作品“妫水情”。

张教授说:“澳门之行给我的创作以启发。南湾的一座小型儿童乐园,其地面处理与植树有暖色的呼应,绿色的栏杆又起补色作用。海事博物馆巧妙的空间分割、澳门博物馆小中见大的设计意识,把无序变为有序,这就是设计,设计就有文化。” 据张教授介绍,北京市已意识到在建筑物前设雕塑作品之重要,并正对某些失败的雕塑作品进行讨论。张(左金右昌)教授说:“我希望优秀的雕塑作品在澳门不断问世。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增加城市的魅力。”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1999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