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澳门:建筑地产业--澳门经济的寒暑表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缤纷澳门:建筑地产业--澳门经济的寒暑表

中新社记者 盘归

99111503.jpg (14152 bytes)
澳门从二十年代以来多次大规模填海造地,使土地总面积扩大近一倍,许多高层楼宇都建在填海区。

澳门地窄人稠,建筑地产业却十分发达。数十年来建筑地产业的起起落落,几乎成为澳门经济的寒暑表。

如今,澳门经济正在低谷徘徊,这也在房地产业的萧条上得以印证。街头巷尾众多的楼盘销售处少人问津,生意清淡;很多竣工的新居,整栋楼只有一两户有了主人。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楼宇价格已经从九十年代初的高峰水平平均下跌五成以上,积压的资金可能高达近千亿元,仅大量空置的楼盘就可以再容纳二十余万人口,相当于澳门现有人口的一半左右。澳门建筑地产业过去多年发展缓慢,直到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资纷纷流入澳门市场,外来人口也不断增加,不仅刺激了澳门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建筑地产业

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如今,城市街头林立的高楼大厦,多样的建筑风格,正是澳门房地产业曾经辉煌的标志。

然而好景不常,到了八十年代初,受到西方经济淡风劲吹,银行利息高企以及香港房地产业不景气等影响,澳门建筑地产业开始从高峰滑落,并在一九八四年陷入低潮。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澳门建筑地产业再度进入兴盛时期。大量外资以及来自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资金涌入澳门,加之当地人的收入在这一时期明显提高,不少市民由于存款利率下调也希望置业保值,以致于对住宅需求大幅增加,使得建筑地产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资金也纷纷入市,活跃了澳门楼宇炒卖市场,楼价急速飚升。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澳门经济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较快发展之后,逐渐放缓了脚步,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至今仍形势严峻。建筑地产业也成为澳门经济的“重灾区”。其曾经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盲目发展和泡沫生成。由于缺乏外来资金继续流入承接市场,空置的楼宇也已经到了积水难消的地步,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澳门建筑地产业由“热”变“冷”,滑入了谷底。

目前,未来澳门特区政府已经在考虑解决建筑地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当地学者普遍认同的一个措施就是有计划、分阶段地引进外地人口来澳门置业或定居,并吸引外地的公司企业来澳门设置后勤或分支机构,以消化一定的楼宇。(完)

99111504.jpg (15650 bytes)
由建筑与房地产两大行业组成的建置业,是澳门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滨海地区的房地产业曾较兴旺,九十年代后期市道趋向淡静。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11月17日
© 1999,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转载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