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澳情缘:“永福古社”与澳榕渊源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五日电 闽澳情缘:“永福古社”与澳榕渊源

          作者  廖楚强

在澳门沙梨头贾梅士博物院附近有一座土地庙,原名“永福古社”,这是澳门现存的一个很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古迹。据民间传说,“永福古社”是澳门早期的土著居民遗留下来的。从“永福古社”还可以追溯一段澳门与福州渊源关系的历史。

宋朝末年,临安(今杭州)陷落以后,南宋的政治中心一度移到福州。宋德(礻+右)二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五月,陆秀夫等人共立益王赵(上日下正)于福州,为端宗景炎元年。这一时期,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福州人,很多投身参加了南宋的军队。不久以后,南宋朝臣不得不放弃福建,由海路南下广东。一二七九年,在澳门半岛面临伶仃洋与崖门之间的一段海域,成为南宋军队与元军最后决战的大战场,几千艘宋元战舰互相厮杀,数十万南宋军民葬身海底。十岁的小皇帝赵(上日下正)吓死在临近澳门的大屿岛,九岁的小皇帝赵(上日下丙)抱着丞相陆秀夫跳海自杀,大宋江山从此灭亡。据民间传说,在这场悲壮的海战中还有少数未战死的南宋军民,以濠镜澳(即澳门半岛)作为藏身之地。宋亡以后,他们在岛上埋名隐姓,从事渔业和耕作,渐渐成为澳门早期的土著居民。

据查,福州府管辖的永泰县,宋时称作“永福县”。在澳门保存下来的“永福古社”,足以证明澳门早期的土著居民中有很多是福州人。因当时尚处于元朝的统治,他们不敢公开建祠堂家庙,为了怀念祖先,只能建类似于“土地庙”的“永福古社”,这成为现代研究福州人在澳门的宝贵历史资料。

到了近代,福州人经常到澳门经商定居。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南亚有许多华侨纷纷向澳门移居,其中又以闽侯县上街镇旅居缅甸的华侨最多。所以,现在澳门的福州人,以闽侯上街籍为最多,其次是福清人。据估计,现在澳门的福州人约有二万五千人,他们于一九七三年成立了澳门福州三山十邑同乡会,这是澳门福建籍乡亲建立的第一个同乡会。现在福州人在澳门以经营餐饮业、纺织业及自行车行业为主,也有人在政府部门供职。

(完)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12月06日
© 1999,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转载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