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车企“走出去”谨防“软钉子”

2013年06月28日 08:26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对于心怀大抱负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着眼点更全面的产业化布局势在必行。不久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再度放料:下半年北汽集团将会展开兼并重组,“至少一家,如果顺利,有望兼并两家整车国有企业”。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行业界竞猜,从消息人士处透露,北汽此举很可能直接指向天汽美亚和镇江汽车。

  从年初开始,北汽重组镇江汽车厂的消息就有传闻。据披露,北汽欲对江苏镇江汽车制造厂进行重组,从而打造北京汽车的华东基地。

  有消息称,北汽重组镇江汽车厂后,将在此基础上筹建华东生产基地,此基地的年产能为30万辆,生产的车型为越野车和商务车。倘若拿下镇江项目,北京汽车全国五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将正式成型。

  事实上不仅是北汽,异地布局、跨地域兼并重组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业发展到当下的一种必然。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逆市扩产、异地建厂的例子比比皆是。

  走得“最远”的当属两个大众。其中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横跨5个省市、8座工厂的全中国布局;一汽-大众也已经形成了从长春、成都直到佛山的生产基地铁三角态势;东风日产形成了从花都、襄阳、郑州直至大连的南北贯通;就连长居北京的北京现代也将第四工厂落子重庆。

  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比如吉利,如今拥有浙江、湘潭、济南、成都、兰州等多个生产基地;奇瑞除了大本营芜湖外,也在大连、鄂尔多斯、开封等地设有分厂。一时间,国内车企合纵连横、贯通南北,产业布局好不热闹。

  从这些纷杂的车企布局来看,有一个基本的共同规律,那就是纷纷走出去,将新生产基地的目标瞄准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应该说,这又是一个政策推动下的市场行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自6月10日起施行。该目录对汽车企业来说最值得关注地方在于:已经从国家鼓励目录中排除在外的汽车业,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再度成为受欢迎的项目。

  新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又增加了汽车整车的项目,这说明有关部门认为汽车市场的规模还在扩张之中,希望新增的生产能力放在西部(已经不再包括中部),借以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消费市场发展。

  与当下放缓甚至收缩的宏观经济相比,国内汽车业简直就是违反地心引力规律逆生长的一枝独秀。

  按照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国内汽车业的年产能到“十三五”末期将达到3000万辆至3500万辆规模,预期规模比排名第二至第五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起来还要多。

  繁荣表象下,不确定的乌云越聚越浓。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增速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地方政府从缓解交通拥堵、治理大气污染的宏观借口,以及从保护本地产业的私利出发,将更加频繁地出台限制汽车的措施。北京开了一个坏头,石家庄将其做到极致,有没有更严厉的后来者,谁也不敢说。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