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理污染标准、目标两手硬 城市拥堵"限"不治本

2013年09月16日 10:1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参与互动(0)

  “灰霾天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低排放、零排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9月7日,“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在石油资源紧缺、环保要求提升、碳排放急需限制等困境下,一味热衷大马力、高耗能产品的投资,很难长远发展。

  的确,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道路交通已经变得越来越堵。再加上日益突出的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购车“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以前寄希望的“代步车”实惠也是大打折扣。针对目前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次论坛期间,多位汽车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力求在汽车社会化的形势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共同构建安全和谐、健康负责的产业未来。

  治理污染 标准、目标两手硬

  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认为,由于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机动车正逐渐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汽车产业也日益面临着严峻的减排压力。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今年年初,华北地区连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人们领教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面对周围环境的不断恶化,去年相关部门修订了空气质量标准,在里面除了保留之前传统的污染物之外,还增加了PM2.5和臭氧的评价指标。这样一来,交通污染纳入到常规监测之中,机动车污染对我们生活究竟有多大影响也就一目了然。

  然而,在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处长冯波看来,光制定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标准只是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参照物,但实际上更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环境治理的目标。”冯波认为,即便我们增设了PM2.5的监测标准,但这个值的水平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先进的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入门级标准。所以,治理细颗粒物的污染仅仅是治理机动车污染的开始。

  油品滞后 影响排放

  在机动车污染已日趋严重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汽车尾气中会包含着如此多的污染物?“我国在车辆使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油品质量千差万别,用了不太好的油之后,排放污染自然会严重一些。”丁焰如是说。“中国油品的问题,直接制约着汽车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会主席 MichaelP.Walsh表示。对此,冯波认为,虽然现在已经实施了新的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但由于油品的滞后,一方面会导致车上采用的达标技术不能完全发挥减排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对用户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是,我们也不应忽视另一个问题,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油耗法规、排放法规的逐步严格,汽车企业自身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技术竞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的动力。如今,各企业也正积极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力图对汽车排放进行严格把关。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品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绿色制造促技术升级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油耗法规、排放法规的逐步严格,汽车企业迎来了更加激烈的技术竞争,同时也带来了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的动力。目前各企业积极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智军认为,必须加大乘用车节能技术研发的力度,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促进先进发动机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他表示:“在节能方面,第一,车辆的轻量化是节能永久的一个话题,因为车辆的轻量化,伴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应用;第二,增压的小型直喷的汽油机发展技术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第三,也是政府倡导的方面,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也是汽车今后节能的一个主要方向。”

  而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模式往往只关注生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汽车产业在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和排放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发展处处长郭启民介绍说,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的认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我国的汽车再制造产业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让绿色再制造深入人心,任重道远。

  城市拥堵 “限”不治本

  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到上述机动车污染等相关问题的制约外,汽车保有量过多造成的路面饱和、城市拥堵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汽车产业的扩张。而且在丁焰看来,在低速、拥堵的情况下,车辆本身的排放也同样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如何治堵?在很多人看来,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限”,限行、限购。一来没有风险,二来也不需任何成本,还能在不影响当地税收的前提下有序施行。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却不这么认为,“当前我国汽车发展非常快,很多城市没有准备好,而且我们很多决策偏于政治化,追求迅速的效果,也较少考虑综合的成本和社会的公平。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一个‘限’字的确是最容易被采取的一种措施。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此,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用“东京模式”予以佐证。“汽车保有量东京圈1500万辆,北京是500万辆,东京圈是北京的三倍。而北京汽车的出行比例达到了47%,是东京的8倍,轨道交通出行东京反而是达到了86%,几乎是北京的8倍。”董扬坦言,只有通过与交通、城建部门的不断沟通,拓宽公共交通的行驶空间,才能有效治理城市的拥堵。(记者 张鹏)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