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车改革的昨天和明天

2014年03月13日 10: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1989年1月,我在《瞭望》周刊发表《但愿不是一个梦——关于轿车私有化的思考》,提出结束“公车”一统天下,开放轿车私人消费。走出国家一只手掏钱造车,一只手掏钱买车,车造得越多,财政负担越重的怪圈。我也因此被称为“打破禁区,鼓吹轿车进入百姓家庭第一人”。

  文章中,我写道:“今天,由公家配车上下班的官员已有十多万人。其实,国外的作法不妨引进:除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和老干部,对于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公家配车,实现私有化,提倡领导干部私人买车、开车。由公家给予一次性的购车补贴。”

  也许文章的观点太超前了,也许轿车在中国承载着太多功能之外的重负。“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表述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我们等了12年;以“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为内核的公车改革方案,在25年的等待后,可望在今年尘埃落定。

  新中国建立后,轿车曾被作为资本主义标志性象征,在中国有一段“归零”的历史。资本家和文化名人们的私家车,经过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到文化大革命彻底被剿灭;公车中的轿车,也只能配给省部级以上干部。刚解放,公车从苏联进口,中央领导坐吉斯,省部长配吉姆;60年代起,国产红旗、上海取而代之,前者年产只有百十辆,后者千把辆就足够了。而县团级干部,直到1984年,只能乘坐212越野车。那时,科级干部也是配公车的,只不过是自行车。60年代曾有一次公车改革,把公配的自行车折价卖给个人,后来的科级干部就和老百姓一样自掏腰包买自行车了。

  今年这次涉及几十万官员和国企领导的公车改革,最根本的内核就是干部和老百姓一样,自己买车开车。时至今日,无论城乡,百姓买车已经是平常事,对于官员来说,更有能力买一辆比较体面的轿车,“亲自”开车上班,堂堂正正地开车办私事,也会舒心愉快。

  我不认同取消配车的官员按级别长年拿车补,这无疑让公车的弊端留一个长长的尾巴。如果想减少改革的阻力,官员买车,发放一次性定额补贴,也就足够了。而且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李安定)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