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汽集团干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挑很大挑战

2014年03月28日 0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上汽集团干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挑很大挑战
上汽新能源及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干频

   中新网328日电 昨天,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举办的上汽“对话未来科技”沙龙上,上汽新能源和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干频先生对未来新能源科技发表观点。干频指出,中国目前新能源车还面临机遇和挑战都很大,机遇就是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但是面临的挑战却非常大,从市场环境,到技术和相关配套的建设,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发展。

    干频指出,电动车看似是没有排放,实际上电动车虽然不用油,但事实上仍然存在有二氧化碳排放,当然这种碳排放并非指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而是指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国家发电原料不同,因此对于同一款车,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不一样的。在美国、法国等采用核发电的国家,它产生一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比较低。而在中国采用煤发电的国家,同样产生一度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非常的高。在这个概念之下,即使是同一款车,在一些国家可能是环保车,而在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就不是。

   干频认为,全球都在提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说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机遇相对来说比其他地方更好,因为政府举措力度非常大,出台了很多新能源的政策,今年一月份马凯副总理在合肥省强调四个不变的原则,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以电驱动的战略不变以及目标规划不变、扶持政策不变。2013年—2014年,国家公布了两批共计86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示范推广总量达到 324,520辆(2013年—2015年),虽然挑战非常大,但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例如国家与地方双重补贴,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此外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均加快了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消费者的充电问题等等。 

    不过干频还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购买成本高。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来看,由于配套设施还未完善,市场对新能源车还在普及培育阶段,众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仍处在观望阶段,这制约着新能源车的销售,因此从目前单车销售来看,我们在每辆车上投入的研发成本相当高,而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相当高。另外,新能源车成本也很高,特别是电池,以及其它关键零部件成本高,造成购车成本非常高。虽然现在有国家补贴,但是相对还是比较高,特别是里面的电池。新能源车成本比较高是一个共性问题,从全球来看都很普遍。   

    干频认为,目前电池能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有待提高。以电动车为例,目前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电池能量比较低。虽然市场上一些在售新能源车号称已经解决续航里程问题,例如可以开300400公里,实际上我想很多电动车都可以做到300400公里,但它带来的问题还是很大的。安放更多电池,会牺牲很多有效载荷,会越重,越重每公里耗电越多,二氧化碳排放也越高。现在,一般主流纯电动车续驶里程在150公里上下,比较合理。

    干频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普及新能源车较大的挑战,电动汽车也好、插电式车也好,包括燃料电池,它们需要一些新的配套设施。中国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车库,中国很多车主连个车位都没有,而且有车位不见得有充电桩。公共充电设施更加稀缺,我们现在也很难找到,到底什么地方有充电站,这个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对电动车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对于上汽上汽新能源发展路径及市场推广策略干频介绍到,上汽从2005年开始做新能源投入,我们试了不同的技术路线,2009年我们确定了整体的技术路径、三条技术路线以及产品规划。五年来我们一直在这个整体的技术道路上,即短期内发展混合动力和电动化,那么中长期我们就做了燃料电池。这条技术路径下生产出来的新能源车辆接受了世博会的考验,这些实践为我们后续研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干频建议,希望通过国家这个层面规划政策应该配套,应该有个长远的规划,不要出现政策断档。欧美国家,它都有连续的国家战略、国家规划,比如说什么时候建多少的加氢站,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我们希望国家有大的规划,一些连贯性的政策来细化。第二个就是我们新能源汽车关键的零部件,我们中国都在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但是最主要的是关注做新能源的汽车整车。对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材料,我觉得大家实际上也不是很重视,而且各个地方的产业政策都非常雷同,所以在核心零部件上,国家应该真正扶持一些领域,可以真正和国外抗衡。我们需要一些源头上的措施比如新建一个小区,是不是可以有一定公共充电设施,停车场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对老旧小区也可以采取措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