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登记“去品牌”难改车市格局

2014年10月16日 10:4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按车企标准建设的品牌店仍是当前购车的最主要渠道。

  本月起汽车经销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

  从本月起,工商总局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

  工商登记中去除“品牌”的标志,能否改变当前4S店售车的格局?业内人士分析,强势品牌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车企的手上, 4S店一半的运营利润,取决于车企的浮动折扣(返利),4S店哪敢轻举妄动。

  新政:汽车品牌不再在工商登记中体现

  10月1日起,工商总局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工商登记政策的改变,是对当前汽车品牌管理一次官方意义上的态度转变。工商登记中不再设定单一品牌的门槛,有望让未来单店多品牌销售模式,逐步取代当前单一品牌汽车销售模式,成为汽车行业经销主流。而伴随着类似家电行业一样的汽车大卖场出现,消费者也有可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调查:经销商不敢轻举妄动

  利泰集团佛山东本桂澜路店总经理坦言,汽车大卖场寄予了消费者对于充分竞争市场的美好愿望,但仅从工商登记字眼上的改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品牌经营的结局。对此看法,众多业内人士表示认同,汽车大卖场这种美好愿望,从目前来看仍寸步难行。虽然公告明确了一家经销商什么品牌的车都可以卖,但经销商和车企间是有明确协议的。如果卖其他品牌车的话,车企可以根据合同解除授权合约。除非经销商不想与车企合作,否则这种美好愿望很难实现。

  有不愿具名的热销品牌负责人坦言,在目前4S店的运营体系中,采购成本成为决定盈亏的关键因素,而采购成本很大一部分比例,都牢牢掌握在车企的手里。在这种制衡中,热销品牌厂家的控制力更强。该负责人坦言,4S店向车企采购新车,会有一个正常的固定折扣,在进货折扣之外,车企还会提供一个返点。对于4S店运营乃至生存而言,拿到车企的返点才是最最重要的,这也是很多4S店为了完成车企制定的任务,会偶尔出现非常规甩卖冲量。以4S运营店为例,大约有一半的利润依靠车企返点,缺乏车企的返点和商务扶持政策,4S店经营将难以为继。

  该人士透露,以限制经销商跨区销售为例,如不严格遵守车企的限定区域销售政策,车企拿到最低采购价(含返点)会比别家高2%~5%,缺乏车企优惠支持,即使再强势的汽车经销集团,也无法以“窜货”的方式获利。车企对经销商不仅制定严格的商务控制政策,更有完善的监督体系进行跟踪。他们经常是委托第三方的调查公司假装客户去暗访,了解经销商服务质量、了解商家有没触碰厂家最低价的红线等。即使再强势的经销商集团,在车企尤其热销车企面前,大多只能乖乖就范。即使是全国销量前五的经销商,在与车企的叫板上,并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格。

  众多商家坦言,对于热销品牌也即那些好赚钱的品牌,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轻举妄动。此外,工商登记的变更,与特许经营的改变也完全是两码事,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没有最初调整之前,对当前车市整体格局影响不大。

  不过,不同品牌的情况会略有不同,对于一些弱势品牌,很可能会通过管理部门态度的转变,寻找到突破口,这种品牌更有可能试水大卖场。但这些商家话语权较弱的品牌,本身号召力并不大,因此难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记者走访,在佛山,也有一些相对弱势的车企,容忍一些经销商混搭销售的现象。记者在佛山车城走访发现,一间自主品牌的4S店,也在其展厅销售该集团旗下另一家店的产品。

  商家:呼唤多品牌模式

  有商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一店多品牌经营能很大地降低商家经营成本,节约场地、降低人力成本甚至减少盲目的投资。而佛山机动车行业协会连续三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佛山经销商微利和亏损经营占比均超过六成。

  虽然工商部门发布了“叫停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的公告,但没有任何相关的细则出台,因此这个改变对于商家的话语权,仍然形同虚设。

  不少商家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打破当前汽车品牌特许经营的现状,让汽车销售成本更符合市场的经营。有参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改工作的专家指出,这份十几年前起草颁布的品牌管理办法,可能对于生产商的利益考虑比较多,对于经销商的利益考虑比较少,确实应该调整两者之间的利益。(文、图/记者罗林)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