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年ETC全国联网:过收费站,每辆车可节约10秒

2014年11月30日 09:2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底前,华北5省区市和长三角6省份加上湖南、陕西、辽宁14省将实现ETC(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区域联网。到明年9月底,全国将基本实现ETC系统联网。届时,中国将建成全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ETC联网系统。

  和传统的人工收费站相比,ETC无疑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节约管理企业的人力成本。对于经常跑高速的驾车一族来说,ETC能否缓解高速拥堵、节约出行成本?推行中还会有哪些问题?

  能不能缓解高速拥堵?

  高速公路哪最堵?非收费站莫属——经常开车跑长途的司机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像北京“著名”的杜家坎收费站,已经成为京城一大“堵点”。

  在高速公路上,经常是离收费站好远,车辆就开始排队,一辆一辆交费、抬杆、缓慢通行。而在收费站最边上的ETC通道,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车辆鱼贯穿过,几乎没有停留。

  “实践证明,一条ETC车道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通过收费站的平均时间由14秒降低到3秒。对缓解高速公路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作用明显。”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ETC中心主任王刚说。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一辆车减少约10秒的通行时间,那100辆就可以减少约16分钟,1000辆就是两个半小时。就像最早全国实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时,过站车辆还要发卡,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的原因之一。此后,收费站免费道口实行不发卡抬杆放行,拥堵大为缓解。

  “日本ETC交易量占所有高速公路通行交易量的90%,过100辆车有90辆是通过ETC完成的。而我国只有百分之七到八,发达省份在30%左右,差距仍然较大。”王刚说。

  能节省多少出行成本?

  除了提高通行能力、节省通行时间外,ETC还可以显著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实现节能减排。

  王刚介绍,与传统的人工收费模式相比,ETC可以节约近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同时,对车辆的燃油消耗平均可以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减少约70%。此外,随着法律法规和货运市场的完善,ETC如果应用到货车上,将大大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当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6亿辆、驾驶人数量接近3亿人,今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如果按上述数字计算,2.6亿辆每年的节能减排不是一个小数字。当然,对于经常跑高速的驾车一族来说,使用ETC卡过站通行的高速收费一般会打个95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行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在ETC系统较为发达的日本,为鼓励人们使用ETC,日本政府会向装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器车辆的用户提供补贴,减轻用户的额外负担。其次,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制定了多种通行费优惠措施,给用户带来实惠。

  据悉,日本规定用户利用ETC缴费,不仅可以得到3%到8%优惠,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段还能享受不同幅度的折扣,有些时间段的折扣幅度甚至达到了50%。

  如何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目前,我国有26个省区市建成ETC专用车道7600条,ETC用户数逾1300万。今后在ETC推行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

  有用户反映,目前的ETC装置都是购车后再去安装,都是电池供电。但用个三五年电池没电了,还要去更换电池,非常不方便。

  对此王刚表示,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已联系路网中心,希望实现ETC系统“前装”,就是消费者买车时,车上已经装了ETC。如果实现前装,用户可以直接用汽车给ETC装置供电,不存在更换电池的问题。“当然,这项工作涉及发行体系的变化,需要我们做大量这方面的工作。”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省份提供了APP服务,但必须要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在用户信息采集、安全防护和多媒体应用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交通部公路局路网管理处处长陶汉祥表示,全国ETC联网涉及系统的兼容,包括车辆和ETC卡的系统兼容等问题都在逐步解决之中。 记者 齐中熙 赵文君

【编辑:姜莹】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