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新能源汽车期待加速前行

2015年04月15日 07:09 来源:中工网  参与互动()

    新能源汽车期待加速前行

    “目前,我们共推动了社会投放纯电动公交车80辆,年可减少柴油消耗1361吨。”记者日前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电力部门加强充电站建设,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清新福建”的提出,福建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记者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2014至2015年内,福建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700辆以上,每辆新能源公交车获得15万元至50万元的补助。过去的一年福建省共推广运用655辆新能源汽车,按计划,从去年到今年,福建省将推广1万辆新能源汽车。

    产业优势带动消费市场

    “扣除补贴,实际花费的价格只有标价的一半左右。一般的纯电动汽车身价20多万元,经过财政直补后,消费者只需花费10余万元就可以买到手。”日前,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建省多个汽车企业推出的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小汽车等车型在内的数十款电动汽车正式亮相,并对外销售。

    按照此前福建省出台的推广政策,福建省、市将按照国家同期补贴标准1∶1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配套补助。同时,购买新能源汽车将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两年省、市两级对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补助将超过12亿元。

    相之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最吸引消费者眼球,“百公里耗电13.8度,每公里花费不到0.1元。”一新能源汽车销售商告诉记者,电动汽车除耗电成本低外,不需像普通汽车那样保养,也省去了不少维护成本。

    据介绍,虽然是使用电池驱动,但纯电动汽车的速度毫不逊色,目前主流时速均能达到120公里以上。记者了解到,此前受价格、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等因素限制一直未形成气候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悄然发生改变,由于新政的实施,不少4S店的咨询量猛增。一电动汽车经销商刚入驻泉州,一家租赁公司便订购了100辆。

    产业格局形成

    福建省政府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八条措施的通知》,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公共领域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大充换电设施用电支持等八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据了解,在传统汽车制造上,福建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波热潮中,福建省先行先试,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混合动力为技术路线、以城市公交为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

    2008年6月,厦门金旅生产的首批45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杭州,福建省在全国最早实现新能源客车产业化。2009年,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此外,还相继成立了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等研发创新平台。

    福工动力与福建工程学院合作,推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驱动总成系统。截至目前,上述总成系统已累计搭载在20多个城市的近20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在电机方面,闽东电机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新能源电机产业基础。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的“增程、插电式”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已为宇通、金龙、安凯等10余家客车企业配套。

    目前,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本具备了整车厂、动力锂电池企业、电网三大核心要素,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配套设施亟须完善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最大问题在“最后一公里”——充电桩不足,成为推广的拦路虎。

    福州供电公司2010年开始就在福州市区启动充电设施建设。

    虽然建设了一些充电设施,而且能实现计时、计电度和计金额充电,但数量十分有限。据了解,目前没有市民就家用电动汽车使用充电桩提出申请。“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相对较弱,车辆分布和行驶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桩的分布。”业内人士称,充电桩偏少的现状,成为影响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

    福建省政府要求,至2015年年底,全省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应全部选用新能源汽车。各级政府要保障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在有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充换电设备,积极构建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同时,鼓励投融资创新,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和回收等服务领域。(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编辑:刘博】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