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奔驰被罚3.5亿元 评论:企业垄断所得能吐出来吗?

2015年04月24日 14:2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

  据新华社上海4月23日新媒体专电(“新华视点”记者周琳、陆文军)23日,历时大半年的奔驰垄断案,以奔驰被课以3.5亿元罚金最终靴子落地,创下中国汽车反垄断处罚史上单品牌的最高罚单。

  时至今日,汽车、奶粉、黄金、白酒等行业的垄断罚款已有数十亿元,不少厂家面对调查纷纷“虚心”整改,但消费者疑虑的却是,垄断往往伴随高价,多收的钱能吐出来吗?

  对于接到中国汽车反垄断处罚史上单品牌最高罚单,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发布声明称,完全尊重、诚恳接受,并将立即遵照执行。与此同时,也通过全面自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已获得相关执法机构的认可。今后将引以为戒,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并强调梅赛德斯-奔驰在世界各国都严格遵守当地法规,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也绝不例外。

  反垄断是为了理顺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竞争氛围,降价并非反垄断最主要的“目的”。但是,记者梳理近年来反垄断调查的案例发现,在被调查之后,不少企业都不约而同降价:2014年8月,汽车反垄断进入白热化阶段,克莱斯勒、宝马、保时捷、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纷纷降价;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多家奶粉企业启动了反垄断调查,惠氏、美赞臣等品牌也纷纷宣布降价策略……

  此次调查结果出台,更是让不少消费者在网络上发出疑惑:“那些在过去近十年内买了奔驰整车,或者高价配件的车主,又不可能分到罚款,他们受的损失该如何得到赔偿呢?”

  “垄断容易导致高价,而高价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普通消费者。”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说,但从目前的公开消息看,极少有消费者或因垄断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上下游企业,向垄断企业提出民事诉讼,并索要赔偿。“民事赔偿的成本比较高,消费者如果要向这些企业提出维权要求,需要拥有完整的证据链。”

  而且面对反垄断调查,企业的应对策略也千奇百怪。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例如企业在整改方案中,会以套餐、优惠等方式“回馈”消费者,而这种方式最终在实际操作中沦为了变相营销策略,对消费者实际利好非常有限。而执法机关又很难强制企业,必须要做出具体的补偿方案。

  专家指出,垄断行为的受害者除了消费者之外,上下游企业也常蒙受损失,而上下游企业提出诉讼的可能性更小。2013年,上海多家金店因垄断行为被处罚,曾有律师一度拟征集证据发起民事索赔,当时不少业内人士就认为,这一行为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或很难真正成功。

  记者曾接到一个经销商关于某企业纵向垄断的举报,而该经销商面对记者的采访也非常谨慎,甚至已有执法机关开始调查该企业,需要经销商提供证据时,经销商也不敢提供所有的证据。

  “以后还要继续做这个生意,就算诉讼最终拿回来的钱也不会太多,还是需要权衡利弊的。”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除非是已经决定要退出这一行业,否则上下游企业也不愿意做“出头鸟”。

  魏士廪说,垄断行为的受害人应该得到怎样的补偿,是未来反垄断执法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执法阶段,执法机构应重点监督垄断企业进行整改,要求其在整改方案中多余的部分明确退回,让企业返还受害人的损失,用单个的调查撬动市场的公平杠杆,扩大反垄断的战果。

【编辑:马榕】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