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需求下降平行进口车来袭 降价将成今年车市趋势

2015年05月13日 09:1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平静一个多月的车市再掀波澜,昨天上午10时许,车企大腕上海通用突然宣布,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11个主力产品系列共计40款车型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全面调整,最高降幅达5.39万元,将4月车市那场轰轰烈烈的“官降”风暴,推向了白热化程度。此次降价,上海通用涉及的车型不仅更多,降价幅度也更大。不难推测,一波波更猛的“官降”潮即将迎面而来。

    40多款新车最多降5.39万

    消费者得到实惠其实不多

    上海通用汽车此次通过官方渠道宣布的降价,涉及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3个品牌,其中雪佛兰科帕奇的2.4L 7座旗舰版四驱最高降价幅度达到5.39万元。

    除了雪佛兰科帕奇降价幅度巨大,凯迪拉克SRX、CTS等10个型号的新车最高降价3万元。别克降价幅度相对较小,凯越、昂科拉、别克君越、别克君威CS等车型,大多降价1万元。

    不过,接到调价消息后,记者向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4S店了解情况。

    据了解,上海通用此次宣布调价车型的市场价,其实很多已达到或低于厂家调整后的指导价。就像科帕奇2.4L旗舰版,目前杭州市场价已下调五六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家“官降”后,4S店如何兑现?浙江兰通汽车总经理诸葛承军表示,具体还要看品牌区域的政策,应该说,他们会在留有部分利润的基础上适度让利消费者,如果厂家调价后价格低于市场价,他们会按新指导价执行;如果市场价仍然低于厂方指导价,他们依然按市场价销售。

    也有经销商表示,他们的价格不会有大的调整,因为本身市场让利幅度已经高过这次“官降”。

    因此,看上去很厉害的“官降”,对消费者来说,市场价变化应该不会很大,主要还是购置税的减少。不过厂家向税务部门报备调价材料要一定时间,估计要到6月份消费者才可能享受优惠。

    降价潮已到来

    “官降”及新车低价上市将成趋势

    此次“官降”潮,早在上海车展之前由上海大众于4月初打响,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和一汽大众紧随其后,四大车企领衔“主演”了4月降价促销大戏,引发了羊年首波大规模降价潮。

    4月6日,上海大众正式宣布对旗下全系车型提供零利率信贷的优惠,同时Polo、途安降价最高10000元,途观、帕萨特提供10000元优惠,凌渡最高8000元优惠,其他车型也有不同程度优惠。长安福特立刻跟进,宣布全系大部分车型赠送全额购置税,购买新福克斯再送4999元车辆保险。

    随后,北京现代也宣布旗下大部分产品,贷款购买全部免息两年。4月13日,一汽-大众又宣布采取多种形式变相下调车价:迈腾、CC、速腾、高尔夫、宝来及捷达,全系购车可享“保险、零利率、置换补贴”,优惠最高为7800元。后来又有上海通用雪佛兰品牌、上汽乘用车等先后发布“官降”方案。

    尽管目前消费者从这些降价潮中得到的实惠不多,但这体现了一种趋势:车企取代4S店走上车市降价前台,这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风景。业内人士表示,一场由车企主导的、剑拔弩张的价格战已经呼之欲出,降价或将成为201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车市主旋律之一,“官降”以及新车低价上市将会形成明显的趋势。

    需求下降、平行进口车来袭

    车企无奈放价

    推倒的“官降”多米诺骨牌里,消费者会得到怎样的实惠?车企“官降”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位资深汽车专家告诉钱报记者,主导车企“官降”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厂家为了减轻税收压力:由于市场价格走低,厂家批发给经销商的价格其实也已接连下降。正式“官降”后,意味着厂家对于市场价格的追认,并且官方指导价降低以后,厂家需承担的相应税负也会降低。

    浙江米家汽车集团总裁张建业表示,市场需求下降也是迫使车企降价的一个原因。他分析,一季度汽车市场并未达到预期,二季度车市继续下滑,特别是轿车,4月份同比负增长9.8%,只有SUV继续高增长,车企只能通过降价的方式来刺激需求。

    张建业表示,国内汽车产能今年严重过剩也是原因,前几年中国车市高速增长,令众车企在产能扩张上过于乐观。随着规划产能逐渐落地,加上整体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影响,车企之间的竞争再度升级,价格战也就从原来的经销商层面上升到车企层面。另外,现在推行的平行进口车政策也给车企带来影响,要想与进口车竞争,就必然会采取更低的价格策略。再说,国内整车的利润率目前仍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降价还有不小空间。

    种种原因逼迫下,降价成了车企不得不采取的“救市”手段。

【编辑:史聪聪】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