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停车费拟放开限价 惠州市民担忧无序涨价

2015年10月09日 10:4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省发改委发文从8月15日起放开停车场政府限价,目前惠州市的执行时间尚未确定。 王昌辉 摄

  随着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停车场、停车设施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省发改委发文从8月15日起放开停车场政府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以此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缓解停车场的紧张局面。然而,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近日的调查显示,48.2%的受访者认为此举不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57.4%的受访者不支持放开停车费政府限价,担心放开限价之后会出现停车场经营单位借机涨价、无序涨价的现象。

  惠州调查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政策实行之后,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车辆停放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整合拓展停车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公共停车场;另一方面,不能“一放了之”,而应在规范收费、规范服务等方面对停车场加强监督管理。

  ●南方日报记者 林涌浩 实习生 王越

  过半受访者不支持放开限价

  调查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54名市民,调查对象为20—60周岁且居住在惠州市区的常住居民,男女比例为57:43,绝大部分受访者家中拥有汽车。

  据悉,惠州市目前执行的是2008年制定和实施的停车费标准,具体为:露天停车场小型车为150元/月,室内停车场小型车为250元/月,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可在制定的基价上下浮动30%内确定收费标准;根据停放服务时段,小汽车按次停放服务费分别为5元和10元。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现行的停车费标准“适中”的占53.7%,“比较贵”的占38.9%,“很贵”的占5.6%,“比较便宜”的占1.8%。

  停车费收费政策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和开支问题,较为受关注。新政策发布之后,知晓率较高,85.2%的受访市民表示“知道”将实施新政。尽管惠州市的执行时间尚未确定,不过官方已经表示将放开部分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收费。

  根据官方通报,放开限价主要是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公共服务保障作用,从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设施,增加有效供给,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不过48.2%的受访者认为此举“不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只有14.8%的受访者认为“能缓解”;57.4%的受访市民不支持放开限价。“小区的停车位很紧张,放开限价之后,停车费估计会疯涨。”家住东湖花园的黄先生担心,实行市场化管理之后会出现停车费无序涨价的现象。支持放开限价的受访者,也表示期盼车辆停放保管服务能够更加规范化。

  加强监管严打价格违法行为

  建议

  此次调查,惠州调查队还走访了惠州市发展改革局、车流量较大的购物场所、居民住宅区等。

  通过走访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停车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对停车的地方没有很好的布局或者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域停车供需矛盾特别突出;二是部分停车场被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规划中本来用于建设停车场的地方,却被人为改建成超市、休闲娱乐等经营性场所;三是停车场规模小、数量少,在一些繁华地区、旅游景区以及老城区等车流相对集中的地方,难以找到停车位。

  惠州调查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一些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放开停车费政府限价后短期内可能有一个向价值规律合理回归的过程;从长远看,放开价格管制可以有效释放价格信号,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设施,增加有效供给,合理调节需求,有助于缓解停车难矛盾。

  “不过在放开停车费政府限价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停车场规范建设,促进车辆停放保管服务更加规范化迫在眉睫。”该负责人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车辆停放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建设,牢固树立停车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理念,以方便市民出行和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整合拓展停车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公共停车场。其次是运用市场手段,在建设和运营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在部分地方受限的区域,可优先考虑建造立体停车场,并鼓励和引导居民小区停车场闲时对外开放。此外,政府尤其是物价主管部门在放开价格限制之后,更应该加强对停车场的监督管理;从加强价格监测、加大价格检查力度、落实明码标价制度、健全服务标准规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严格要求执行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打击价格欺诈、强制收费、标价之外收费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停车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编辑:孙建永】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