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手车迎来开门红 库存预警接近警戒线

2018年03月06日 1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二手车迎来开门红 年初库存预警接近警戒线

  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3%,环比下降14.9个百分点,仍处于警戒线以上。流通协会方面表示,由于春节前有两周的热销期,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大幅下降。另外,2月淡季经销商进车任务量减少,库存压力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1月二手车交易量达到118.84万辆,迎来了开门红。罗磊表示,今年1月份的有效工作时间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时全国各地逐渐解除“二手车限迁政策”,导致二手车交易出现大幅增长。

  3月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发布月度数据显示,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3%,环比下降14.9个百分点。流通协会方面表示,尽管库存预警指数还在警戒线之上,但已经十分靠近景气区间,这比我们预期的情况乐观一些。

  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由于春节前有两周的热销期,再加上春节期间三、四、五线城市客流相对有所增加,所以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大幅下降。另外,2月淡季经销商进车任务量减少,库存压力有所降低。

  库存分指数回归正常 3月车市值得期待

  从库存预警分指数来看,2月库存指数环比出现下降;从业人员指数环比有所上升;而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和经营状况均实现大幅上升。流通协会方面表示,虽然受到1.6升小排量优惠政策退出的影响,但2月市场需求和日销量均表现较好。总的来说,库存预警的各个分指数都处于理想状态。

  此外,流通协会还公布了2月份区域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2月份各区域库存预警指数较1月均有所回落,但依然位于警戒线以上。其中,北区指数为52.8%,西区指数为50.6%,南区指数为50.8%,东区指数为52.0%。

  郎学红表示,按照以往的惯例,南北区域库存预警指数的分化比较明显。然而,2月份上述两个区域指数基本回归正常状态,另外西区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预警指数是跟厂家政策息息相关,1月份各个厂家品牌和经销商的库存都在高位,2月份春节期间,经销商整体任务量比较谨慎,库存回归到正常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还首次发布了库存预警品牌指数。2月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波动较大,豪华品牌反倒略有上升。郎学红表示,进入2018年,豪华品牌春节期间不仅没有明显的大力度促销活动,还纷纷收缩了优惠政策, 所以库存指数有所上升;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1月份压力比较大,节前一直在大力促销清库,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流通协会还通过经销商信心指数对3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做出预测。流通协会方面表示3月工作日比2月多,部分地区有春季车展,加之元宵节促销活动等,3月车市值得期待。

  交易量超过118万辆 二手车迎来开门红

  值得关注的是,1月二手车交易量达到118.84万辆,同比增长34.07%;交易额为729.05亿元,同比增长28.38%。罗磊表示,今年1月份的有效工作时间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二手车交易出现大幅增长。另外,1月份全国各城市逐渐解除“二手车限迁政策”,这对活跃二手车市场也有非常大的贡献。

  分车型来看,基本型乘用车仍为主要流通车型,共交易70.51万辆,同比增长27.64%;客车交易量为14.79万辆,同比增长78.58%;载货车成交9.46万辆,同比增长48.62%;SUV销售量为9.50万辆,同比增长45.81%;MPV共销售7.39万辆,同比增长72.07%。除轿车之外,其余车型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

  分区域来看,1月二手车华东区交易占比依然最大,达到33.83%;中南地区占比23.19%,华北地区占比17.23%,西南地区占比12.91%,东北地区占比7.58%,西北地区占比5.27%。

  从使用年限来看,1月二手车使用年限在3-6年的交易量最多,交易量达到45.74万辆,占比为38.49%,对比上月下降了2.5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43% ;其次是3年内交易量为30.12万辆,占比达25.34%。另外,二手车车龄在7-10年内的交易量为27.79万辆,占比为23.39%;10年以上占比为12.79%。

  1月,二手车价格区间在3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车辆市场占有量最大,占比为36.61%,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此外,二手车价格在8万元以下的车辆占73.04%,环比微增0.2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编辑:左盛丹】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