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中国汽车应警惕繁荣表象下的风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业内专家:中国汽车应警惕繁荣表象下的风险
2009年06月03日 10:4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即使是对通用感情最深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通用汽车走到破产保护这一步有其必然性。虽然与通用相比,中国汽车业显然处于发展初期,不处于同一层级,但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要从通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特别是避免陷入贪大、求全、不求创新的误区。

  苦练内功

  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举世瞩目,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4月份汽车产销竟然超过115万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24.97%。专家预测,年底汽车销量突破千万已无悬念。

  但是在繁荣的表象下,同样隐藏着很多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说,从长期来看,汽车行业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的情况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这种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高速发展会带来外部能源的占用迅速增加和企业的内部管理等深层次的矛盾。”他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要苦练内功。

  规模越大未必越好

  通用去年的销量为800万辆,而中国去年全国的销量也只有960万辆,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是危机一来,规模仍然无法支撑脆弱的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规模经济仍然存在,但对一个汽车企业来说,研发、品牌、营销、管理水平更为重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说,很多中国汽车企业没做过大企业,不知道大企业应该怎样做。其实,大企业和小企业完全不一样,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对记者说:“在汽车市场上,大象和跳蚤是同时存在的,大企业也会被淘汰。问题是,大企业要做强,小企业要做精。”

  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告诉记者,当一个公司的结构成本高达600至700亿美元时,就意味着一个季度必须要卖100万辆以上的车,少于100万辆就必须亏损,这都得注意。

  “生多少孩子才够?”

  在通用汽车最鼎盛之时,旗下拥有等多个品牌,并参股五十铃、菲亚特等多家汽车公司,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但是各个品牌都在独立运作,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这无形中增大了成本,品牌之间区分度很小,品牌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今年,中国的某些自主品牌企业也一口气推出数十款新车,推崇“多生几个孩子去打架”,还迫不及待推出数个新品牌。但实际上真正能为销量作贡献的拳头产品少得可怜。

  资深汽车分析师崔东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快速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品牌不要走得太远。“养一个品牌很累。广告、营销、班子、渠道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一个车型改款都要几千万,大换型要花几亿,一定要谨慎。”他说。

  技术和产品才是生存之本

  “归根到底,企业的成长和复兴都要靠产品!”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对记者说。

  崔东树说,汽车与世界是互动的,汽车要适应世界的改变。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企业一定要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产品。

  在国内,生产经济型小排量车本是自主品牌的强项,可是很多车企嫌利润太低,不从管理上找原因,却总是寄希望于打造高级的“官车”形象。据记者了解,一些汽车企业的经济型轿车发动机技术仍然落后,相同排量下的油耗偏高,消费者对此颇有意见。在新能源车开发方面,“雷声大,雨点小”,一些混合动力车的油耗甚至比传统汽车还高。没有把精力实实在在地花在技术研发上,倒是做足了场面功夫。

  冯飞说:“现在很多企业拼命把规模做大,但是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即使今年我国的汽车销量能达到了1000万辆,也是多种生产体系凑出来的,大部分是合资企业的产品,是引进现在国外现成的车型。”他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需要提升核心能力,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和产品包括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邢梅 肖莹莹)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