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赚取差价近达5000元 4S店修车外包引发争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行赚取差价近达5000元 4S店修车外包引发争议
2009年04月03日 14:20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东莞的一位车主阿伟(化名)向信息时报爆料,称他在4S店修车时遭遇商家欺诈。其驾驶的帕萨特轿车在东莞东城天虹商场附近的上海大众4S店进行波箱维修,事后却发现维修单据有明显的人为修改痕迹,修改后的费用超出原报价近5000多元。而记者了解到,这桩事件的起因,实际上是因为车行将车主的车辆外包给其他维修公司进行修理,从而导致出现两个价格的缘故。

  事件:车行更改原始单据金额

  阿伟告诉记者,他的车不久前在该4S店维修,经检查证实自动变速箱需要大修,车行计算后报价12000元左右。几天后阿伟前去提车,车行给他计算了维修费用为12800元,而且也迟迟拿不来修理明细单,当阿伟走到车间办公室想拿单据时,却撞见了出人意料的一幕。

  “一进他们车间办公室,里面5、6个人围在电脑前,看我进来,客服小李和技术总监就走了,我看他们手拿一张红单在电脑上对照着打,我问这是不是我的单,有人说是,我就把红单拿过来看了下,这一看气坏了:原始单据上面被这几个客服手写改动,其中原本1000多元的项目“1”被改为“2” ,原本三位数的前面居然加上了手写的“1”、“2”,这样总金额就比车主最终所付的费用增加了近5000元。”

  站长:原始单据只是“成本价”

  看到收费单据被改动,阿伟立即找维修站邹站长理论。邹站长告诉阿伟,他的车自动变速箱需要大修,而该4S店当时修不了,就将自动变速箱拿到他们长期合作的一家英邦名车电子公司进行修理,而阿伟所看到的单据,正是英邦名车电子公司的出货单,也就是车行需要付给英邦的价格。“我们当然不可能按照这个价格给你了,我们给他就是这个价,我们还要赚钱的呀!”

  车主:车行赚差价近5000元

  邹站长的解释让阿伟相当郁闷,“自动变速箱还是拿去别的公司修,而车行竟然从中赚5000元左右。”在这张维修单据中,“自动变速箱大修”的费用先后被收取了两次,其中一次英邦名车电子公司收了1800元,而车行自己居然又另收了1000元。“4S店说自己修不了拿出去给别人修,可是你不管给谁修前提是把它修好就行了,我作为车主只认车行就行了,但实际情况是英邦电子收了我自动变速箱维修费用1800元,而4S店只是拿去其他公司维修再帮我拿回来,这样就收了我1000元,怎么说我也觉得说不过去啊!”阿伟表示。

  处理实收8000余 站长遭罚

  在经过几日的争执后,双方还是决定坐下来协商处理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方法是:除去英邦名车电子的自动变速箱维修价格7280元之外,加上4S店的一些维修工时费,双方确定维修总价为8833元。阿伟最终付钱提走了车。

  而车主事后得知,维修站的邹站长还为此事被公司罚款了500元,原因是“本来内部核算的出货成本单,居然被外人看到了,车行自然要惩罚的嘛!”

  专家说法:应明确告知消费者

  东莞市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告诉记者,现在许多车行都有外包出去一部分维修项目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有些维修厂在专门修理某些项目方面会更专业,比如文中的英邦公司修波箱比较专业,或者车行的维修工忙不过来的时候,为尽快让消费者提到车,也会拿出去修。但是车行应该在维修单据中,明确表明包出去维修的这部分价格是多少,或者干脆将外包的单据直接复印给消费者。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属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4S店维修外包并不鲜见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4S店的维修总是以专业和质量的形象示人。然而,上述4S店却将自己所经营品牌车型的维修业务转手给其他维修公司处理,这不禁让人产生了大大的疑问,到底是为了图省事想赚差价,还是确实自己修不了?如果连自己品牌的车都要假手他人,那4S店的独家和专业性又从何而来?

  对此关键性的敏感问题,邹站长表示自己不便回应,而该4S店总经理郭庆丰则向记者解释道,对于车辆中一些专业要求比较高的维修项目和部件,他们长期以来都有和其他具有更专业水平的维修公司合作的惯例。至于差价的产生,其中包含了拆装费、运输费、税费以及保修成本等在内,所以多出4000多元其实是很正常。郭总表示,此次事件车行的失当之处在于没有提前知会车主,说明需要外包以及确切的维修价格。

  南城一家车洁士的维修师傅李先生告诉记者,有些车行并不是所有的维修项目都是自己店里做的,有时候车洁士也会接到车行送去修理的车,单打出来,车行付钱结算。此外,还有不少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车行就算修不了的话,也不会告诉车主的,他们会偷偷拿去外面修,再将成本算全部加到车主的维修费用里。(汤冰)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