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消费 开发女性车还没到时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消费 开发女性车还没到时候
2009年03月06日 13:51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今,汽车已不再是男性的专属,女性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上一支生力军。美国CNW市场调查公司调查显示,美国新车买主中有49%为女性;在欧洲,30%的新车买主为女性。其中,德国有57%的妇女拥有自己的私家车,法国女性车主占汽车市场的35%;在日本,女性驾驶的轿车占轿车保有量的35%。那么,面对汽车市场出现的新趋势,汽车厂商是否应该调整经营策略,专门为女性开发汽车?本刊特别邀请业内专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现状

  女性买车会考虑家庭因素

  MSN中文网汽车主编董泓廷认为,女性买车,其实范围并不窄,但主要还是受家庭的经济情况、人员构成情况等条件限制,虽然说现在不少女性喜欢开宝马3、飞度,但开福克斯、宝来这样中性车的女性也不算少,很多时候女性也想买具有女性化倾向的车,但考虑到家庭的原因,可能就适当妥协了。她们开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当然,如果只是女性开,首选就是安全的、好开的,其实车如果好开也是一种安全,因为女性天生对距离、速度等不敏感,处理突发事件不果断。容易有危险,而且很多女性要接送孩子,对安全性要求更高。

  女性需求的满足并非主导

  开元世纪传播机构副总裁、资深汽车行业顾问郝殿英表示:“从主观愿望上来说,作为女性,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女性专属车的出现,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导向性选择,以便省却很多购车选择的烦恼。”此时,郝殿英话锋一转,“就目前国内的汽车消费来说,主要还是以家庭消费为主,需要参考家庭成员中男女双方的意见。可喜的是,正是由于汽车消费的日益家庭化,对于汽车消费而言,女性由原来的从属性变得更具有发言权,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汽车消费的主导仍然集中在汽车本身对于家庭使用需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上,而不是仅对于女性需求的满足和体现。”

  前提

  开发女性车需具备两个条件

  郝殿英认为,专门为女性开发的汽车也就是女性专属车,这是汽车消费细分化的表现。女性专属车的前提应该是两个,一个是女性消费群体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比如女性独立购车的比例达到一定比例以上,需要真正为女性独立购车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便;另一个是作为女性奢侈品和个性化需求下的产物。

  焦点

  厂商没必要专门开发女性用车

  MSN中文网汽车主编董泓廷明确表示,厂商没有必要专门开发女性用车,他认为,“很难的,除非很多厂商同时做这件事情。”目前厂商更习惯于推出一些看起来女性化的车,但决不说针对女性,只是在其广告宣传的时候,会引入女性化的元素。比如雨燕,粉色款肯定适合女性,黑色的如果多卖几个男性不是更好?对厂商来讲能多卖就卖,谁也不敢冒风险就卖给女性,原因很简单,厂商担心会扼杀潜在的男性用户,况且一般女性都很挑剔,很不喜欢和别人开一样的车。因此董泓廷表示,如果只有一个厂商干这件事,那肯定会失败。

  郝殿英认为,从客观的市场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目前中国汽车消费的现状而言,厂家应该认真思考未来如何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的问题,如何针对女性细分市场开发产品和以哪种方式对细分市场进行切分可能还需要用更成熟的市场策略来面对,毕竟女性专属车的开发和研究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这些费用都将最终由女性消费者自己来买单。

  质疑

  女性车炒作概念大于实际消费

  郝殿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女性,当国内第一款女性专属车出现的时候我很欣喜;但作为一名女性的家庭成员,我更希望在新车型的推陈出新上,厂商在关注家庭用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之外能够同时兼顾女性在个性和功能需求上的差异点,在细微的人文关怀上做出更多的变化和努力,这样总比完全开发女性专属车要来得容易得多,而且从市场需求的广度来说却要大得多。”

  此外,郝殿英还表示,如果从商务的角度来说,一般的女性领导者大多会选择司机而不是自己开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女性专属车的需求可能也不会太多。总之,女性专属汽车就目前阶段的消费而言可能概念会大于实际的消费。

  女性车概念存在审美差异

  董泓廷同时表示,事实上,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所谓的女性车,比如思域、飞度、雨燕等,这些车在国外设计的时候并没有专门设计给女性,但在中国,这些车型似乎理所当然就被当成了“女性车”。据董泓廷了解,在国外开思域的男性相当高;相反,汉兰达这种大车在美国却被定义为标准家庭主妇车。看来,对于什么样的车型是“女性车”还要受到各国国情及审美观念差异的影响。

  (崔庚)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