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占有率连续夺魁 自主品牌渐显“三足鼎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市场占有率连续夺魁 自主品牌渐显“三足鼎立”
2009年03月17日 14:45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两月夺魁

  2月,全国汽车销售82.76万辆,同比增长了23.08%,这一增幅结束了汽车销量半年之久未突破80万的“历史”。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月汽车产销数据,汽车产销在保持了1月良好势头后,2月再次飘红。

  在全国汽车产业复苏的美景下,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更是表现抢眼,其轿车总体销量的市场占有率自有统计以来连续两个月夺魁,且有4个自主车型冲进了轿车榜单的前十。业内人士指出,自主品牌除了在购置税的影响下销量迅速,其品牌知名度和性能的提升,也使自主车型开始走上坡路。

  四大自主车型闯入月度销量前十

  “上月,自主企业品牌在全国的销量为13.1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市场占有率略高于1月。”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与德系、美系、日系车等相比,国内自主车型的市场占有率第一,且连续两个月夺魁。

  从公布的数据中发现,单一车型的前十位中,属于自主品牌的车型占去了4席;在前十家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中,自主企业抢了3席。仅单纯自主品牌而言,排名前五的依次为F3、QQ、夏利( 报价; 图片)、自由舰和骏捷,这五个品牌共销售5.69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43%。

  据了解,作为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先行者,吉利集团在今年年初逆势上扬,短短两周时间销量就突破1.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其中吉利自由舰终端销售达5000余辆,为历史最好水平,成为目前全国1.3L经济型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此外,吉利金刚、金鹰、远景也全面上扬,吉利熊猫开始放量上攻。

  记者翻阅汽车销量表时,发现自主品牌轿车前两个累计销售26.19万辆,占轿车总销售量的30%。而且,不管是单月和还是累计,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均第一。

  分析人士指出,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自主品牌得到了很大提升,且二三级市场的逐渐崛起,也使得自主车型受到青睐。同时,自主车型在品质上的提升,也是“国字号”品牌走俏的原因。

  得益于产品调整和战略转型

  在2月的产销数据中,自主车型虽然没有一家进入全国销量的前三甲,但是销量在前十位的车企中,自主就占了3席,分别是奇瑞、比亚迪和吉利,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

  其中奇瑞靠着QQ系列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比亚迪则靠着F3时高时低。而值得关注的则是奇瑞和吉利,企业在历经转型和产品调整后,销量逐渐走出低谷期,而且在1、2月中表现出了强有力增长势头。

  据了解,奇瑞前两个月全国销量约为6万多辆,吉利为5万余辆,其中吉利在湖北的销量就达到1400多辆,增幅达80%,而且在自主品牌单一车型销量排行榜十强车型中,吉利汽车占据了两个名额,可见其整体增长势头的迅猛。

  “一艘航母有战斗力,需要驱逐舰、护卫舰的协同配合。汽车企业也是如此,只有产业链的健康度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增强。”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除了企业转型和产品间的协同作战外,自主品牌在车市并不好的环境下还能在占有率上胜出合资车型,关键是在其市场开拓的策略上。

  据介绍,二三级市场基本上成了自主品牌的主战场。“5年前,吉利60%的销量来自中心城区,40%的销量来自城市周边;两年前,这一比例变为50%对50%;如今,主流城市外的销量已占吉利总销量的60%左右。”

  自主品牌“三足鼎立”格局渐显

  “销量提升的原因是公司的产品销售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已实现以QQ为主导的微轿车型向以A3为主导的精品中级车型转变。”奇瑞能保持国内自主车企中良好势头,我们从其副总经理金弋波的话语中不难发现玄机,车小价低不再是竞争的法宝,产品提升为精品将成为自主车企制胜法宝。

  据了解,去年对本土品牌而言是艰难的一年,由于固守的低端市场受到合资品牌冲击,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各个企业都进行了“痛苦的转型”。针对市场纷纷苦练内功,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从产品单一、价格低廉、质量差等形象,逐渐过渡到精品时代。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用高附加值的“新三样”产品(远景、金刚、自由舰)替代低附加值的“老三样”产品(豪情、美日、优利欧)……逐渐转型带来的产品力、用户满意度的提升,都纷纷在市场上显现了出来。

  经过去年的此消彼长,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三家本土品牌代表企业的实力已经相当接近了。毫无疑问,这三家自主企业将在今年的车市中更加抢眼,除了市场对自主小车需求旺盛外,关键是今日自主非往日自主。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