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本热捧背后50亿补贴支撑 华强文化陷"政府依赖症"

2016年01月08日 08:4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文化”)1月6日以2.32亿元的成交额位列当日新三板之首。在华强文化挂牌新三板的背后,是超50亿元的政府补贴。然而高额补贴却成为华强文化手里的一柄双刃剑。

  补贴超50亿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华强文化共计收到政府补贴约为16亿元,但计入当期损益的补贴额仅为7.04亿元。而截至2015年上半年报告期内,还有来自政府方面的收益性和资产性补助余额共计43.7亿元,至此华强文化获得的政府补贴超过50亿元。此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间接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率。2013-2015年上半年,税收优惠在公司的净利润占比分别为12.96%、19.16%和19.91%。

  华强文化对外投资的公司多达51家,其中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为40家。在控股公司中,涉及主题公园研发建设以及投资运营的共有25家,分布在郑州、芜湖、沈阳等12个城市,这些城市均给予华强文化金额不等的补贴。其中,郑州补贴力度最大,高达11.19亿元。沈阳蒲河新城管委会和株洲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以7.14亿元和6.82亿元紧随其后。据了解,华强文化分别在两地建设有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项目。除在主题公园方面获得的政府补贴外,由华强文化投资拍摄的《大闹天宫》、《熊出没》系列以及演艺项目等也曾获得地方政府专项补贴。如《大闹天宫》就获得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708.8万元的补贴。

  缘何受政府青睐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表示,政府之所以对华强文化有所青睐,一方面是随着税收的提高以及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所产生的大量专项扶持资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看重主题公园及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背后,会带动就业,拉动当地消费,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诸多间接利益。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主题公园开发过程中政府获取的直接经济利益较少,主要为间接收益。以香港迪士尼为例,香港特区政府与迪士尼公司联合成立香港主题公园公司,其中迪士尼向香港主题公园公司注资24.5亿港元,持有该公司43%的股权;香港特区政府对其注资32.5 亿港元,持有57%的股权。香港迪士尼自2005年9月开幕至2011运营年度,持续净亏损。但是,香港特区政府仍可获取改善就业、增加旅游收入、巩固香港旅游城市地位等间接利益。

  此外,华强文化本身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开数据显示,华强文化去年上半年营收为11.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8亿元,盈利状况良好,这使得政府更加看好华强文化旗下主题公园的落地。

  补贴利弊共存

  政府的高额补贴给予华强文化的好处不言而喻,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政府补贴占据华强文化净利润比例分别高达26.72%、39.76%和34.49%。华强文化也坦言,公司在收到政府的上述补贴后,一方面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作为与资产相关的补贴款将在资产使用期间(多数为25-35年)平均计入当期损益,对改善公司的利润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高补贴给华强文化带来的弊端也不少。据悉,华强文化最早于2012年2月向证监会申报在创业板IPO,但迟迟未获批准,因此才在今年转投新三板。对于未能成功实现IPO的原因,有证券行业分析师就表示,华强文化的盈利模式过度依赖税收减免以及政府补贴是核心因素。华强文化坦承,如果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则公司存在因政府补贴减少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风险。

  强化运营是关键

  有业内人士分析,与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海昌海洋公园等国内其他主题公园相比,华强文化在参观人数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也直接影响其门票的收入。以华侨城集团为例,华侨城集团在2012-2014年的游客访问量分别为2619万人次、2923万人次和3072万人次,而华强文化同期的访问人次分别为657万、801万和911万。虽然华强文化在主题公园的规模上接近华侨城的4倍,但是在访问人次上却低于华侨城至少3倍。

  实际上,目前国内从事主题公园运营的公司如华侨城和宋城演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如宋城演艺在2015年上半年年报中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879.97万元,同期华侨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为732.86万元。但是很明显宋城演艺和华侨城在主题公园运营方面要好于华强文化。

【编辑:刘旭辉】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